ZKX's LAB

佛教是怎样劝说那些为爱苦苦执着的人 如何去执着心 佛教

2020-07-26知识7

佛教中说的话妄想分别执着是什么? 净空法师-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净空法师-什么是妄想,分别,执着1 妄想是什么?妄想就是业障,妄想就是轮回业。2 凡夫一天到晚想东想西、想过去想未来,全是打妄想。3《地藏经》上讲得清楚,“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4 罪业是什么?罪业就是起心动念,就是打妄想。5 学佛人他学什么东西?就是把妄想去掉而已。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656662616 妄想去掉,心就定,心就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7 一念不生,是真心;动,即是妄心。8 我们的念头非常之杂,许许多多的杂念都是从一念生的。9 一念是根本,一念是真实,二念三念叫妄想,不是真实。10 如果能够把二念三念舍掉,恢复到一念,真心就现前了。11 真心里头没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12 妄想是无明烦恼,办一切事,不感情用事,即能破无明。13 人在没有妄念的时候,就有本能;那种能力,是无可限量的。14 妄想是习气,是假的;觉的时候,妄想就没有了。15 打一分钟妄想,不如念一分钟佛号。16 尘沙烦恼是从分别起来的;对世出世法不分别,你就超越十法界。17 事事不分别,就没有三世果报。18 不起分别心,即可以不执著;去执著,即可以断烦恼。19 以“无分别心”观察一切。佛教如何看待执着?怎么才能\ 我们要以般若智慧,发菩提心,培植善因善缘来实现涅盘,但是这些和去除内心杂念有什么联系?我们该怎么才…既然佛教不坚持对事物执着,那么僧人学佛法时一直坚持的心的执着何以解释,这个执着是什么? 呵呵,您以为‘空’就等于‘无’吗?其实‘空’是一种假定词,并非虚无。妄执并非对事物不执著,而是执著事物的假象。应该理解事物的本质,再来看是否应该对‘事物’用心。用心不等同于执著。打个比方,比丘严格的守护戒律,守护梵行。但别人告诉比丘,不需要如此严谨的守持戒律与梵行,应当随心所想。难道比丘执著于戒律?错!这是比丘的用心的守护戒律,这是佛陀的教导,因为比丘理解戒律的本质。假设说男人喜欢女人,是为了外貌还是真正的‘爱情’?是外貌的话,那就是执著于色相,因为外相始终会生灭的。但是真正的‘爱情’(彼此相爱)的话,能说执著于‘爱情’吗?不!这是男人对女人的用心之处,虽然‘爱情’能来的只有‘苦’。如果男人忽然发现如此的用心‘爱’,不如修佛法。那么你能说这男人醒悟了,不执著于‘爱情’了吗?不!这不过是因为男人变心了,而非执著与否的问题。如果理解事物的本质,而去做的话,这就不是执著,因为他本身愿意接过后果,他也愿意的用心去做。而在不理解事物的本质,而去固执的去做,别人给于的意见,也不愿意聆听。仿佛世间的一切都随着他的心意而转动。这就是执著(外相)。在佛教中 不执著的意思是什么? 放下的意思是什么? 1、不执著和放下是一个意思,正因为执著所以放不下,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也正因为放不下所以很执著,舍不得。2、放下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什么都放下了,不仅仅是外面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物质上容易,而爱恨情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难以放下,时刻都在里面转悠,所以也就喜怒无常,放下真的是轻松自在。3、《圆觉经》讲:空实无华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431346431,病者妄执。就是说执著。错误的认知、认同,本来没有的东西,却认以为真,这是执著。那么不要执著呢?自然就是不要去认同、肯定、坚持那些错误的东西。4、净空法师说:佛菩萨教导我们放下,是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之心,不是把什么事都放下。扩展资料1、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2、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3、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中所说的「执着」是什么含义? 释迦摩尼若不执着于探求人们痛苦的缘由,怎会有博大精深的佛法,我们不执着于修行精进,如何能有机会修得…佛教是怎样劝说那些为爱苦苦执着的人 《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有自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佛言: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为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怎样理解佛教说的【执着心】?什么叫【执着心】呢?你问此话时的心,便是执着心了。对于所著的事不能放舍就是执著!《大般涅盘经》:“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怎样理解佛教说的【执着心】?什么叫【执着心】呢? 如何放下执著心?(佛教问题) 同修啊,“放下”确实很难啊,要不然我们怎么都还是凡夫呢。其实我也是放不下的,道理佛都说了,能不能做到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所有一切,佛祖再慈悲,也不可能替我们去做。记得有一个故事,一位有权势的将军,很珍爱一只宝杯,时刻把玩,恋恋不舍。有一天不小心杯子从手里掉了下来,虽然他身手敏捷接住了宝杯,但是也惊出一身冷汗。他心里想,我于千军万马之中冲锋陷阵,未尝如此害怕,因为不惜身命故,现在却因为这个杯子如此担心害怕,恰好是太珍惜这只杯子。于是他坦然明白了,随手将杯子扔掉了。从此不再为杯子担心。放下,之所以难以做到,就是因为我们把所拥有的、把自己追求的东西,当成宝杯,而忽略了真实的自己。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是常人所说的,先“看破”,才能“放下”,然后才能“自在”。道理,佛祖苦口婆心,经经皆提及,字字劝行者。让我们一起努力。佛教中有说不要执着,请问该作何解释 佛教说不执着,那不执着不就没目标了吗?楼主这个问题,说似很平常,但实质是非常严重的!说似很平常的原因,是这个话题在许多初涉佛法或很久的在家居士以及出家众都算在内,都把这两个习惯性的挂在嘴边!司空见惯,动不动都说执着。而这两个字的严重性涉及很深的东西在内啊!楼主提问,俺这里也问一下;当初释迦文佛留下四宏誓;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无尽誓愿断。众生无边誓愿渡,佛道无上誓愿成。这算不算执着?算不算贪着?算不算痴心一片?众生世界,胎、卵、湿、化等种种轮回不已,生生灭灭,其种类、其数量简直如黄河泥数不可以计量!人、我客尘烦恼无量无边,浩浩难穷!佛法解脱法门其数量等同客尘烦恼一样不可估量!而佛国彼岸以无涯为边畔!这般恢宏而博大啊,如此难行还是要行啊,真实不能忍也要无生法忍啊!咋办?所以这就是佛、菩萨的三毒!岂止三毒,简直是五毒俱全!所吸取的毒都快成百宝囊啦,百宝囊?渡人的智慧与方便手眼啊!但这是佛、菩萨的情怀啊,佛菩萨做这些事业的基石与我们是决然不尽相同的。在征得人无我与法无我之后即得无生法忍,既得实相般若智慧,什么根本智差别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都彻悟求证到了。所以他们是的慈叫做无缘之慈,他们。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