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文艺学上的“形象”下定义? 文艺是形象思维,形象是文艺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文艺是构筑不起来的。就一个作品而言可能偏重于个体形象,就另一个作品来说可能是偏重于整体形象,有些作品则可能是个体形象与整体形象都同时并重,但终究不能离开形象。文艺有了形象性,才使作品所写的东西是生动的、具体的、感人的。文艺是通过形象艺术地反映世界,认识世界的,形象性正是文艺反映现实的一种根本手段,完全有别于科学逻辑思维的概念、判断、分析、解剖、推理、法则等等。但是,现在仍在不少文艺作品中既看不到色彩鲜明的整体画面,也看不到有血有肉的个体形象。尽管那些作品中也有不少人物在说话,但是单凭人物间的大段大段对话,特别是在对话中只是一些追叙、解释、交代、推论的东西,没有让人物在性格冲突中激发种种具体行动,演化成种种生动、曲折、跌宕的情节,构成许多形象鲜明的画面,这种缺乏形象性的文艺作品是无法打动人心的,是毫无美学价值的。然而,并不凡是富有形象性的文艺作品都是积极的高尚的优秀作品。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作家在创作过程创造出来的,是作者观察现实、认识现实、理解现实的结果,它必然打上这个作者的思想印记,按照作者的不同立场,不同好恶,不同的思想感情,。
请问:文艺学上有一种描述“看到绝美的艺术作品,忍不住激动流泪”,学名是什么症状? 大学的时候学的,突然间忘了,想不起来啊~求了解的人路过帮忙解答。谢谢
谈谈你对人文美学的看法和感受 美学(希腊语:αισθητικ?),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