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80年代的中国有哪些畅销书? 八十年代的报告文学

2021-04-05知识4

为什么80年代被称作文艺复兴的年代,这期间文学有什么代表人物? 80年代文学概况一 过程:80年代前期1976年底“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文学并未在较大的范围里实现从“文革文学”的转变。写作者的文学观念、取材和艺术方法,仍是“文革文学”的沿袭。出现对于“文革”模式的明显脱离,是从1979年开始。因此,不少批评家在谈到“新时期”文学的开端时,并不以“文革”结束作为界限。(注:如朱寨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指出,他们把“当代文学思潮史”的下限划在1979年,而不是划在“粉碎‘四人帮’的1976年”,原因是1979年以前,“文艺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禁锢”;“文艺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文艺创作有了新的突破”,是在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而“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成为文艺史上转折的里程碑”。《中国当代文学思想史》第8-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当然,在此之前,已有一些作品预示了这种“转变”的发生。如发表于1977年11月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刘心武)和发表于1978年8月的短篇《伤痕》(卢新华)(注:分别刊载于1977年第11期《人民文学》和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上海)。这些艺术上显得粗糙的作品,提示了文学“解冻”的一些重要特征:对个人的命运、情感创伤的。

台湾文学对80年代后大陆文学有什么影响啊? 反共文学吴晟的《阶》、蒋勋的《少年中国》、林焕章的《童年的梦》等;报告文学方面,主要作家作品有:马以工的《几番踏出阡陌路》、古蒙仁的《鸡鸣早看天》、王孝廉的《无烟囱工业的社会污染》等;小说方面,主要作家作品有:陈映真的《夜行货车》、黄春明的《我爱玛莉》、王拓的《金水婶》等。乡土文学张扬台湾新文学的民族性、社会性、写实性和民众性,自始自终贯穿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强调文学反映社会,服务于社会,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把关怀民间、表现民众疾苦的人生态度与文学观,当作自己的题中要义;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直到今天都有很大的影响。

80年代的中国有哪些畅销书? quiver.5gme.com 61 人赞同了该回答 走向未来丛书 丛书的出版时间始于 1984年,终于 1988年,时间跨度五年。该套丛书涉及 社会科学 和 自然科学 的多个方面,包括了外文。

#八十年代的报告文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