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庄子。孔子。生死观 孔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任,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朝问道,夕死可矣。(《里仁》)。老子谈论生死的不多。他认为一个人不太重视自己的生命,反而能较好的保存自己。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7章)。庄子认为,生、死都是大化运行中的一个阶段,所以对于死亡亦不必恐慌,要顺其自然。人是\"气\"的一种存在形式,\"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知北游》)。
孔子妻子死了却不哭泣,之后引出了一个关于生死的观点 你记错了,应该是庄子…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庄子有一个贤惠能干的妻子,两人一生都恩恩爱爱,他的妻子因病去世。庄子的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左手拿着瓦盆,右手拿着。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孔子是圣人为什么也不能参透生死呢? 对于生和死的讨论,从古至今皆有。生死是人生中不可逃避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课题,也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孔子和他的学生季路就有一段关于生死问题的对话,这段对话被记录在《论语》中。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有一天,季路问孔子:“老师,神鬼应该怎么对待?孔子答道:“连人都没有做好,谈何鬼神。子路又问:“老师,死亡又是怎么一回事?孔子说:“连活着的事情都没有明白?谈什么死?在上面的对话中,孔子回避和子路谈论死亡,于是,后人就觉得孔子是一个不敢直面死亡的人。真的是如此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季路,季路就是子路,即仲由。子路崇尚武力,他不仅武功高强,性格也十分豪放,简单来说,在孔子这个班上,子路就是那一个傻大个,他很直白,什么都问,但你要是和他谈太深奥的问题,他也听不太懂。所以,孔子似乎板着脸直接拒绝和子路讨论“生死”这么深奥的问题。孔子对于生死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一、重生轻死春秋末年,各国纷争不断,礼乐崩坏,社会失序,孔子想恢复周礼,劝君主以“仁德”治国。然而,在鲁国,孔子的治国思想并能完全得到很好的施行,于是,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