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江都:防汛一线党旗红 每个汛棚都是坚强“红色堡垒”

2020-07-25新闻21

汛情就是命令,抗洪就是责任。面对严峻汛情,江都区委组织部实施“战斗堡垒筑在一线、领导干部冲在一线、党员率先战在一线、关心关爱落在一线”四个一线行动,坚决打赢防汛抗灾主动战、攻坚战。连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危难关头显担当,做到哪里任务最艰巨、哪里汛情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把党旗插在了防汛抗灾一线,以坚定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线”。

7月18日14时,长江江苏段洪水红色预警。7月20日上午8时,江都区长江三江营高潮水位达5.94米,超警戒水位0.62米,连续5天刷新年度最高水位。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江都区委、区政府一声号令,全区上下严阵以待。在防汛各个节点,都有人为家园默默坚守。防汛一线那些不灭的灯火,宛若星辰……

江堤绵延着流动的星火

“缠紧一点,不能让水渗进去!”仙女镇化市村党支部书记吴峰用电筒照着接线头,嘱咐电工多缠几道防水胶布。化市江堤上的幸福涵是仙女镇防汛重点部位,防汛指挥部在涵闸上下游安装起照明灯带方便夜巡。

“没灯带的地方,就靠头灯和手电。”距离化市村不远的大桥镇佘坂村,也刚刚拉起1000多米的灯带。这里是目前江都区防汛最吃紧的地方之一。

“渗水了,快上报!”大桥水务站特聘巡查员陈顶林是当地的防汛“土专家”,在夹江大桥西约800米处背水坡,发现一处渗漏。和以往敲锣、打电话报信不同,陈顶林掏出手机拍照上传。

“老陈立功了!”在另一处巡堤的大桥水务站站长谈爱民掏出手机,第一时间看到防汛群里上报的渗水状况。更多人拿起手机了解情况。

处置方案很快确定:背水坡铺设土工布、填筑砂石滤层。处置现场,灯带连着电筒发出的闪闪光柱,沿着江堤绵延,一眼看不到头。

每个汛棚都是希望的星火

“今晚一切正常,水位不超!”老渔民栾根生拿头灯扫过测水尺,记者还没看清,他就已经知道了水位。

“现在安稳多了,以前我们住在江边的渔民,发大水时只敢住船上,怕坍江。”杨湾闸附近大堤是扬州江防的最后一段。十年前栾根生接下巡堤的任务,年年汛期都在江堤上度过。一辈子做渔民,熟悉水性,老栾对杨湾一带的水情熟悉,加上他家靠大堤最近,他成了驻守汛棚的最佳人选。

“江都长江堤防总长15.3公里,淮河归江河道堤防长21.3公里。”江都区水务局防汛办主任高仁虎介绍,沿线每个村都设有汛棚,以汛为令。面对如此超标准洪水,江都防指要求巡堤人员当好“螺丝钉”,守堤要做到“五到”和“五时”:眼到、耳到、手到、脚到、工具到,每一“到”都不能有半点差池;吃饭时、换班时、黎明时、黑夜时、刮风下雨时,每一“时”都不能间断巡查。

“夜里看见汛棚里的光,我们就不慌。”雨夜中,亮着长明灯的巡棚,就是巡堤人的灯塔。在这里,接一杯热水,问一句平安,换一节电池,巡堤人不敢耽搁,转身又扎进茫茫夜色。

80多个通宵不灭的灯火

“窦桥泵站,开至12个流量!”“各水位站点24时加报一次水位!”闻“汛”而动,信息畅通,使命必达。作为当地防汛指挥的“中枢大脑”,江都区防指办公室从5月1日开始就进入24小时全天候工作状态。

7月19日深夜,大雨初歇,窗外飘进阵阵清爽的气息,江都区防指办公室副主任杨勇深深吸了一口气。在他身边,4位值班人员正密切关注着水情。这间设在江都区水务局4楼的区防指调度总值班室的灯光,2020年已经连续亮了80多个通宵。

每当汛情变化,防汛人员都必须及时作出响应,确保汛情信息和调度指令准确及时传达,不能出一丝差错。“6日,大通来量破6万立方米每秒,启动IV级响应;8日,破7万,III级响应;11日,破8万,II级响应;18日,发布洪水红色预警。”对每一个节点,杨勇都记得很清楚。有一位工作人员悄悄告诉记者,杨勇的女儿今年参加高考,而他没有陪伴女儿半天。

零点刚过,在场所有人的手机同时跳出一条微信消息:“佘坂渗漏点处置完毕!”大伙相视一笑,灯光下,继续忙起手头的工作。

来源 |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 | 罗莉华

#洪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