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荧光纳米材料的性质

2020-07-17知识7

什么是纳米荧光技术?是指一些纳米荧光材料(如量子点)的应用吗? 纳米荧光技术包括具有荧光性质的各种纳米材料的制备,检测和应用。例如半导体荧光纳米材料,稀土荧光纳米材料和荧光蛋白等等。半导体纳米材料多为II,VI族III,V族的化合物,其中0维的就是量子点,此外还有一维的半导体纳米棒和纳米线,二维的各种膜等。而稀土荧光化合物则可以分为常见的(下转换)和上转换荧光材料。纳米荧光技术应该是指具有荧光性能的纳米材料,比较常见的就是量子点了,还有纳米级的荧光微球、金属和稀土纳米荧光材料等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要详细一些 同种纳米材料改变尺寸就可以得到不同波长的荧光,而且光谱范围很大,完全可以覆盖可见光范围.还有就是掺杂的纳米材料也在LED等方面有很不错的应用.你可以下点文献看看,比如JACS,OSA,API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有哪些? 主要包括纳米粒子的XRD表征、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光谱分析、纳米粒子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术、纳米团簇的扫描探针显微术、纳米材料光谱学和自组装纳米结构材料的核磁共振表征。纳米技术的广义范围可包括纳米材料技术及纳米加工技术、纳米测量技术、纳米应用技术等方面。其中纳米材料技术着重于纳米功能性材料的生产(超微粉、镀膜、纳米改性材料等),性能检测技术(化学组成、微结构、表面形态、物、化、电、磁、热及光学等性能)。纳米加工技术包含精密加工技术(能量束加工等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63566)及扫描探针技术。扩展资料自20世纪70年代纳米颗粒材料问世以来,从研究内涵和特点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方法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或合成块体,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普通材料的特殊性能;研究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国际上通常把这种材料称为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第二阶段: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如何利用纳米材料已发掘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物性探索一度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主导方向。第三阶段:纳米组装体系、人工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具有什么性质的物质才能发射荧光 荧光是一种能量,即光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可知,荧光肯定是其它能量转化过来的;其它能量形式有电能、光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等,这些能量原则上都可以转化为荧光;要实现其它形式的能量向荧光转化,必须能有效吸收和贮存这些能量的介质,即物质,这就不是任何物质都具有这种功能的了;另外,吸收能量之后,还要具有将能量有效转化为荧光,这也不是任何物质都具有的功能;而能发出荧光的物质既要具有有效吸收和贮存功能,又要具有能量有效转化功能,兼有该两项功能的物质就更少了,这种物质称为荧光材料.比如,日光灯中使用的荧光材料是Ca5(PO4)3Cl:[Mn(2+),Sb(3+)],它表示以Ca5(PO4)3Cl为基础材料,在该材料中用一部分Mn(2+)离子和Sb(3+)离子来替代部分Ca(2+)而形成的一种材料;这种材料涂在灯管的内壁上,灯管内还含有少量的水银(Hg)蒸气,在电作用下,水银蒸气放电,产生254纳米的紫外线,即电能转化为紫外线光能,但该光是看不到的;紫外线再照射荧光粉,被吸收后再转化为蓝色荧光【由Sb(3+)发出】和黄色荧光【由Mn(2+)发出】;蓝光和黄光混合,得到我们看到的白光.纳米材料四大效应 纳米材料有五大效应: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量子隧道;介电限域。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0.1-100 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纳米金属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后来相继问世的有纳米半导体薄膜、纳米陶瓷、纳米瓷性材料和纳米生物医学材料等。扩展资料:纳米磁性材料:在实际中应用的纳米材料大多数都是人工制造的。纳米磁性材料具有十分特别的磁学性质,纳米粒子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和矫顽力很高的特性,用它制成的磁记录材料不仅音质、图像和信噪比好,而且记录密度比γ-Fe2O3高几十倍。超顺磁的强磁性纳米颗粒还可制成磁性液体,用于电声器件、阻尼器件、旋转密封及润滑和选矿等领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米材料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A.五氧化二磷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属于酸性干燥剂,不能用于干燥碱性的氨气。故A说法错误,不选A。B.氧化铝纳米材料属于纯净物,胶体是一种特殊的分散系,属于混合物,若将纳米材料有哪些性能? 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使它产生出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 应等,从而具有传统材料不具备的特异的光、电、磁、热、声、力、化学和生物学性能。(1)高力学性能高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及其实际意思是什么啊? 1、表面效2113应是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与总原子数5261之比随着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4102后所1653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表9-2给出了纳米粒子尺寸与表面原子数的关系。随粒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另外,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粒子的表面积、表面能的都迅速增加。这主要是粒径越小,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越多。表面原子的晶体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易于其他原子想结合而稳定下来,因而表现出很大的化学和催化活性。2、量子尺寸粒子尺寸下降到一定值时,费米能级接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能级变为分立能级的现象称为量子尺寸效应。Kubo采用一电子模型求得金属超微粒子的能级间距为:4Ef/3N式中Ef为费米势能,N为微粒中的原子数。宏观物体的N趋向于无限大,因此能级间距趋向于零。纳米粒子因为原子数有限,N值较小,导致有一定的值,即能级间距发生分裂。半导体纳米粒子的电子态由体相材料的连续能带随着尺寸的减小过渡到具有分立结构的能级,表现在吸收光谱上就是从没有结构的宽吸收带过渡到具有结构的吸收特性。在纳米粒子中处于分立的量子化能级中的电子的波动性带来了纳米粒子一系列特性,如高的什么是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简单的说是利用长波长的光激发出短波长的光的材料 半导体量子点(qds)是一种有 ii-vi 族或 iii-v 族元素组成的、粒径小于或接近于激子波尔半径的纳米颗粒,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夜光的是什么材料,原理是什么 夜光粉可于黑暗处自动发2113光的材料,主要成分为稀土5261,属于无机类材料。夜光4102粉先吸收各种光和热,转换1653成光能储存,然后在黑暗中自动发光,通过吸收各种可见光实现发光功能,并可无限次数循环使用,尤其对450纳米以下的短波可见光、阳光和紫外线光(UV光)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夜光粉发光的原理为:光照射到某些原子时,光的能量使原子核周围的一些电子由原来的轨道跃迁到了能量更高的轨道。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是不稳定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线态恢复到基态时,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产生荧光。扩展资料:夜光粉的用途: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夜光粉长时间发光的特性,制成弱照明光源,在军事部门有特殊的用处,把这种材料涂在航空仪表、钟表、窗户、机器上各种开关标志,门的把手等处,也可用各种透光塑料一起压制成各种符号、部件、用品(如电源开关、插座、钓鱼钩等)。这些发光部件经光照射后,夜间或意外停电、闪电后起床等它仍在持续发光,使人们可辨别周围方向,为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把夜光材料超细粒子掺入纺织品中,使颜色更鲜艳,小孩子穿上有夜光的纺织品,可减少交通事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夜光粉

#能级#纳米材料特性#纳米效应#纳米粒子#荧光材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