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在古代加九锡究竟有多尊崇,为何“加九锡”的人后来大多都篡位了?

2020-07-25新闻13

在古代讲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所谓君权神授。在当时如果你没有出生在帝王家,那么能够达到的最高位置就是丞相了,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赶上天下大乱的时代,或许也可以凭借功劳获封异姓诸侯王(虽然他们的下场大多都不怎么样)。这就是位极人臣能够达到的最高地位了。

但其实在古代除了做丞相,封异姓诸侯王外,还有一种方式能代表臣子身份的尊崇和皇帝对臣子的喜爱,就是加九锡。所谓九锡即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这九样东西,乍一听似乎也不算什么,但其实这都是天子作用之物,古代被加九锡的大臣地位几乎都是极其尊崇。

盘点一下被加封过九锡的大臣,如王莽、曹操、司马昭等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谋权篡位了。那么九锡究竟有何魔力,使得受封的人都篡位了呢?

一、 九锡从何时开始尊崇起来

"锡"这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春秋三传之《公羊传》中曾提到:"锡者何,赐也"。也就是说当时的"九锡"其实就是一种天子赏赐给诸侯的东西。当时的诸侯首次立功,天子会赏赐其百里的土地,但是土地一般只能赏赐一次。如果这个诸侯再次立功,那么天子就只能以物件赏赐给诸侯,这就是"九锡"最初的原型。

当然此时的"九锡"并没有和篡权发生联系,他在春秋即战国时期真的就只是一种赏赐而已,还没有那些附加含义。

等到了汉武帝时期,加"九锡"这一行为还是逐渐尊崇了起来,但是仍旧没有臣子接受过"九锡"。直到王莽的出现。

二、第一个加封九锡的人

当时的王莽权倾朝野,自汉哀帝死后,王莽便立年仅九岁的刘衍为皇帝,后世称"汉平帝",由于汉平帝年幼,因此此时的朝政都是王莽负责。

汉元始一年(公元一年),朝中诸大臣为了讨好王莽,认为王莽此时的功绩可以比肩之前的霍光,因此便提议加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三次推辞,帝三诏不许。因此王莽便"十分不情愿"的当上了安汉公。

在王莽当上"安汉公"之后,便开始组建自己的班底。他先成立了"四辅",让这些一起来掌握朝政,避免自己因为专权而遭受朝臣的攻击。后来"四辅"又进一步的代替皇帝,掌握了朝政。当时的天下大事,除封爵以外,基本上都由王莽和"四辅"决断。

此时的王莽已有篡权之心,为了试探众臣,便让一些儒生出马,大加赞扬王莽的政策和功绩,请求皇帝封赏王莽。而此时的王莽已经是公爵,几乎已经没有向上封赏的可能(当初刘邦规定异性诸侯不得封王),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给王莽加封"九锡。"

此时的"九锡"毫无疑问的拥有了其他的意思。后来汉平帝刘衎病死(一说被王莽害死),王莽令立年仅二岁的孺子婴为皇帝,自己摄政,行皇帝之事。当时群臣称王莽为假皇帝或摄皇帝,经过一番试探时候,王莽最终篡权。建立新朝,西汉因此而灭亡。

三、加九锡逐渐成为了篡权的标配

虽然王莽的皇位没有做多久就被赶了下来,同时头颅还被各代皇帝收藏了很久,但是他的某些行为习惯却流传了下来。如三让三诏不许,再如加九锡。

自王莽之后,曹操之前,无论此大臣的功绩有多高,都没有被授予"九锡",一直到曹操的出现。

当时曹操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将汉献帝刘协接到了许昌。后来曹操进一步的统一了北方,不仅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而且还北震匈奴,俨然一副天下霸主的模样。此时的曹操野心极度膨胀,因此加"九锡"便也不奇怪了。

董昭在曹操的受益下,奏请汉献帝为为曹操加"九锡",软弱的汉献帝当然无法拒绝这个奏令。因此下诏赐曹操"九锡",并加封魏王,曹操三次推辞,汉献帝三诏不许,于是曹操"名正言顺"的获封魏王,并加"九锡",成功的为曹丕接下来的篡权登基做了铺垫。

接下来很多人都以曹操为榜样(最初是王莽),都接受了皇帝的"九锡"(有逼迫的有自愿的),在曹操之后获封"九锡"的人有:孙权(名义上投降曹操,因此获封九锡)、司马昭(其子司马炎篡位建立了晋朝)、司马伦(将晋惠帝拉下马,自己做皇帝)、石勒(后来篡位建立后赵)……

后来杨坚、李渊等人都曾受封"九锡"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可以说在李唐之前,篡权者都会象征性的加封"九锡"(白手起家的不算),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直接篡权,从这以后"九锡"才逐渐与篡权相远离(后来也没人获封九锡了),但当时的殿前都指挥使几乎也和九锡相同了,成为了篡权者的标配。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李严也曾劝诸葛亮加九锡,诸葛亮以没有攻下魏国,复兴汉室为由没有接受。

其实在王莽之后,"九锡"的权利就已经进一步扩大,它不仅有持剑上殿等特权,而且还可以拥有兵权,穿象征着皇帝身份的衣服。可以说此时的"九锡",除了名字不是皇帝,其实在其他方面已经和皇帝一样了。

试问一个实权在手的皇帝,会因为某个功臣的功绩对功臣说:你干的不错,我赐你九锡,接下来你就和我一样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在古代,永远都只有功高震主(如汉宣帝的如芒在背),只有飞鸟尽良弓藏。

因此所谓加"九锡",其实只是为了脸面的一种试探。如曹操,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曹操不可能直接篡权,因此曹操只能先当魏公,以此来看看诸大臣是何反应。如果反对的少就向皇位更近一步(加魏王,受九锡),再将反对的人杀掉。这样的夺权,更稳,面子上也过得去。

#王莽#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