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陶瓷文化,故宫藏宝,珍贵的唐代花瓷腰鼓,既是瓷器又是乐器

2020-07-25新闻4

【花瓷罐】

唐/高21.2厘米口径7.9厘米足径9.1厘米

罐撇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下部渐收敛,下承以饼形实足。通体施黑釉,釉不及底。乌黑的釉面上涂洒大面积不规则的花釉斑块,斑块自然浸漫,妙趣天成。

“花瓷”乃“花釉瓷”的简称,是唐代北方窑的创新品种,主要产于河南地区。它是在黑釉、褐釉、天蓝釉或茶叶末釉地上涂洒天蓝或月白色斑块,入窑焙烧至釉料处于高温熔融状态时,底釉上的斑块产生浸润、垂流,有的像波浪,有的似叶片,有的宛如夜空中绽放的礼花,别具特色,与唐人追求绚丽浪漫的审美情趣正相吻合。

对古陶瓷窑址进行考古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表明,唐代河南鲁山窑、郏县窑、登封窑、禹县下白峪窑及陕西铜川耀州窑、山西交城窑等均烧造花瓷。唐代花瓷的造型主要有罐、短流双系执壶、花口瓶、葫芦瓶、花口穿带壶、三足盘、钵及腰鼓等。其中以罐、壶最为多见。

【花瓷腰鼓】

唐/长58.9厘米鼓面直径22.2厘米

腰鼓广首纤腰,鼓身凸起弦纹7道,内外施黑釉,外部黑色釉地上涂洒几十块天蓝色斑块,给人以静穆典雅之视觉感受。

现已发现唐代烧花瓷腰鼓的窑有鲁山窑、禹县下白峪窑、耀州窑、交城窑等。经与窑址采集瓷片标本对比研究,证明这件花瓷腰鼓系河南鲁山窑产品。

腰鼓系从西域传入中国的一种膜鸣乐器,两端需蒙上蟒皮,演奏时以手拍击或以槌敲击。因其两头粗而中腰细,故又有“细腰鼓”之称。另有杖鼓、拍鼓、魏鼓、汉震第二鼓等称谓。唐代胡乐、胡舞风行长安,腰鼓广泛使用于胡乐中的西凉、龟兹、高丽、疏勒、高昌等乐部。这些乐部所用腰鼓的形状可能相同,但质地不一定相同,或为瓷质、或为木质。瓷窑鼓的烧造正是这种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唐人南卓在唐玄宗大中二年(848年)及大中四年撰写的《羯鼓录》中曾提到花瓷腰鼓。书中在谈到唐玄宗李隆基与宰相宋璟讨论鼓事时曰:“宋开俯璟虽耿介不群,亦深好声乐,尤善羯鼓,始承恩顾,与上论鼓事,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太小碧上掌,下须有朋肯之声,据此乃是汉震第二鼓也。且用石末花瓷, 固是腰鼓,掌下朋肯声是以手拍,非羯鼓明矣’。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花瓷腰鼓,不仅是研究唐代花瓷的珍贵资料,而且是研究古代中国音乐史的重要资料。

【长沙窑酱褐釉模印贴花双系罐】

唐/高19.2厘米口径12.6厘米底径14.2厘米

罐圆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敛,平底。胎呈灰白色,器身施酱褐色釉,釉不及底。肩部对称置方形双系并装饰四朵模印贴花椰枣树纹。

唐代长沙窑遗址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所烧造的瓷器以日用瓷为主,造型非常丰富,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大量销往国外。多采用镂、雕、模印贴花、彩绘等技法进行装饰。彩绘所用彩料主要有以氧化铁(Fe2O3)为着色剂的褐彩和以氧化铜(CuO) 为着色剂的绿彩两种。唐代长沙窑是中国大量烧造釉下彩瓷器的第一座窑场,它开辟了瓷器装饰的新途径。

#文物收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