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陕西的4个抗日名将,3个离开大陆,1个留在大陆,各自结局如何

2020-07-25新闻9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占领东北。在此之后,日本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先后制造了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等一系列侵华事件。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在两党的带领下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直到1945年取得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中,我国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分享陕西的四个抗日名将。这四个抗日名将都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其中三个离开大陆,一个人留在大陆,他们各自的结局如何呢?

第一,关麟征

提到山西抗日名将,很多人会想到关麟征。关麟征的名气虽然没有杜聿明大,但他却是陕西籍将领中最早登上历史舞台的。关麟征出生于1905年,陕西鄠邑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早年的关麟征深得蒋介石信任,同时也是杜聿明的上级。因为这层关系,即使杜聿明发达后也一直很尊敬关麟征。

关麟征被誉为黄埔军校第二人,这是因为他是黄埔军校中继胡宗南后第二个成为集团军总司令的黄埔学生。不过,关麟征在解除龙云兵权过程中却表现平平,自此之后被蒋介石冷落。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关麟征并没有跟随蒋介石逃到台湾,他离开大陆移居香港,在香港度过了自己的晚年,直到1980年因病去世,终年75岁。

第二,杜聿明

杜聿明的名气太大了,他出生于1904年,陕西米脂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早年杜聿明表现平平,与蒋介石的关系也一般,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开始重视杜聿明,并把他任命为200师师长,不久后又把杜聿明任命为第五军军长。

第五军在杜聿明手上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杜聿明也凭借赫赫战功成为徐州“剿总”副司令,手握几十万重兵。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杜聿明兵败被俘,之后被关进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1959年,杜聿明被第一批特赦,被特赦后的杜聿明主动留在大陆,他也是四位陕西抗日将领中唯一一位留在大陆的将领。被特赦后的杜聿明先后担任了政协文史专员以及政协委员等职务,于1981年因病去世,终年77岁。

第三,胡琏

胡琏出生于1907年,他是陕西华州人,黄埔四期毕业。胡琏的成名战是在抗日战争中的石牌保卫战,此战中,胡琏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守住了石牌要塞,为鄂西会战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解放战争期间,胡琏官至12兵团副司令,追随黄维参加了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中,胡琏是12兵团中唯一一名逃脱的高级军官,之后蒋介石为胡琏重组了12兵团,任命胡琏为12兵团司令。1949年,胡琏跟随蒋介石逃到台湾。10月,胡琏指挥了金门战役,之后担任“金门防卫司令”。晚年的胡琏先后担任“陆军副总司令”、“驻越南大使”等职务,于1977年在台湾病逝,终年70岁。

第四,刘玉章

刘玉章出生于1903年,他是陕西兴平人,黄埔四期毕业生。客观来说,刘玉章与张灵甫资历差不多,两人的升迁之路也基本接近。不过,刘玉章在抗日战争中的战功基本上是靠自己打出来的,张灵甫赖以成名的74军却是王耀武带出来的。而且从两人的结局来看,单论军事指挥能力,刘玉章明显胜张灵甫一大截。

抗日战争期间,陕西将领刘玉章先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多场大型战役,在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并且多次负伤,由一名普通的团长晋升为第二师师长,在1945年晋升为52军军长。抗日战争结束后,刘玉章被蒋介石派到东北。辽沈战役中,刘玉章也是唯一一位全身而退的军级将领。1949年,刘玉章追随蒋介石逃到台湾。

到台湾后的刘玉章深得蒋介石信任,并被蒋介石重用,先后担任“台湾防守区司令”以及“金门防守司令”等职务,并于1957年晋升为“陆军副总司令”。晚年的刘玉章在台湾担任了“总统府战略顾问”以及国民党中央委员等职务,最终于1981年在台湾因病去世,终年78岁。

参考资料:

《关麟征回忆录》、《从陕北走出的抗日将领杜聿明》田斌、《国民党悍将胡琏》刘立军、《刘玉章》滕景源

#抗日战争#蒋介石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