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东山寺的古刹古诗 据《广东通志》记载,合浦灵觉建于晋代。距今一千六百多年,是广西最早创建的佛寺之一。北宋时期,在灵觉寺故址修建东山寺。千百年来,香火旺盛,古代到过东山寺的官吏、文人骚客,留下了不少诗文篇章。(一)戏和合浦僧 北宋·苏轼孤云出岫岂求伴,锡杖凌空自要飞。为问庭松尚西指,不知老奘几时归。注:苏东坡(1023—1101),即苏轼,北宋大诗人,大文豪,是一位虔诚的佛门弟子,号称东坡居士,官至翰林大学士。在晚年,蒙冤受贬,流放到天涯海角。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获赦后,奉命量移廉州安置,在廉州居住三个多月。他游览东山寺时,得知住僧愈上人很有诗才,可他云游南岳去了,留诗壁上,有“闲伴孤云自在飞”句,想到自己屡遭流放,今得自由,也如白云出岫,顿时诗潮涌动,他借玄奘西天取经,万里征途,历经磨难,才回到京都的典故,隐喻自己归期未定,发出对生命的感叹。(二)过灵山述怀念 南宋·岳霖折腰为米本爱贫,流落天南障海滨。千里江山空别怅,十年萍梗可伤神。拊膺但觉丹心壮,览镜难堪白发新。归去恩深知感激,只惭无德愧斯民。注:岳霖,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的第三子。岳飞(1103—1142年)在杭州风波亭被秦桧害死后,其三子。
描写普陀山莲花池的诗句 康有为用“观音过次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楼阁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的诗句赞颂普陀山之胜景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
普陀山为什么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有什么典故? 普陀山为什么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佛经渊源、慧锷开山、五朝恩赐、自然地理、历史传统、文化条件、中外交往等。资料拓展佛经渊源—普陀山是佛祖亲口“指定”的,根据是佛经《华严经》中的记载,普陀山古称补恒洛迦,系梵语音译,意译为“小白华”。慧锷开山—普陀山是“不肯去观音”亲自“选定”的。据宋代《高丽图经》、《佛祖统纪》、《宝庆四名志》以及日本的《元亨释书》等史籍记载,唐大中年间(一说咸通年间),日本慧锷大师入唐求法,来到五台山中台精舍,见一观音相貌端雅,便请归其国。五朝恩赐—普陀山是历代帝王“钦定”的。除了佛祖亲口“指定”和观音亲自“选定”外,皇恩惠泽、历代帝王天子的“钦定”也是促使普陀山成为观音信仰与朝拜中心的重要原因。自然地理—普陀山钟灵毓秀适合观音居住。从较为认真客观的唯物论角度分析,普陀山要成为观音道场,首先必须要有适当的自然地理条件。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印度佛教北传入中国并逐渐汉化的近两千年漫长历史中找到有关依据。历史传统—舟山早期观音信仰酝酿了普陀山道场萌芽。观音道场的形成,离不开观音信仰文化长久积淀而成的社会历史传统因素。文化条件—观音信仰的广泛传播催生了普陀山道场。观音信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