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请问一篇文言文的原文,大概意思是人吃饱饭了,才知道自己是人···只记得这么多了,在线求帮助 古文说吃饭了

2020-07-25知识15

如何用文言文翻译“一天没吃饭但是不饿”? 日未食,然饱也。文言文2113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5261面语言4102,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1653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20世纪之后,在中国,文言文的地位逐渐被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相关结构 判断句式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吃了饭没有用文言文怎么说 已饭已食饭食如果是古代别人问吃饭了没有(饭否?回答还可以用-已你吃饭了吗,文言文怎么说? 汝饭否?三个字的回答居然不让我提交,后面这些全部是凑字数的。大吃一顿用古文怎么说 大吃一顿用古文可以说成大块朵颐、饕餮大餐、饱餐、大吃大喝、湖吃海喝、食前方丈。1、大快朵颐:朵颐就因此具有大吃的意思。大快朵颐就是尽情的吃的意思。。吃用古文怎么说 古文中用“食2113”、“啖”、“飨”来表5261示吃。食—嗟来之食:嗟表示呼呵的声4102音(1653吃饭时的声音)。啖—日啖荔枝三百颗:每天吃三百颗荔枝。飨—先祭而后飨:先祭祀再吃。扩展资料:“食”出自《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白话释义: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啖”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白话译文:罗浮山下四季。委婉的说我正在吃饭,如果是古文的话怎么讲? 我正在吃饭古文:吾方食文言文中对于“吃饭”怎么说? 文言文中对于“吃饭”是”用膳。注音:yòng shàn释义:古语,吃饭的意思。出处:《孽海花》第二回:“二人用膳已毕,洗脸漱口,茶房回说,马车已在门口伺候。释义:二人用饮食完毕,洗干净脸漱口,茶房回说,马车已在门口等候。在中国,用膳这个词语一般是皇家贵族使用,比如皇帝常说:“刚用完膳”。这里以清朝为例。清代管理皇帝膳食的机构有内务府下属的御膳房、御茶房、内饽饽房、酒醋房、菜库等。其中仅御膳房就有正副尚膳、正副庖长以下370余人及太监数十人。宫中膳食有份例规定。皇帝每日份例为:盘肉二十二斤,菜肉十五斤,猪油一斤,羊两只,鸡五只,鸭三只,时令蔬菜十九斤,各种萝卜六十个,苤蓝、干闭瓮菜各五个,葱六斤。调料玉泉酒四两、酱及清酱各三斤、醋二斤。扩展资料:吃饭的汉语词典解释:(1)[eat;have a meal]∶进食。我们今晚在哪儿吃饭。(2)[make a living]∶维持生活。靠打猎吃饭。亦作“吃饭”。泛指生活或生存。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苏州 薛皆三 进士有句云:‘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瞿秋白《饿乡纪程》三:“各人吃饭问题的背后,都有世界经济现象映着。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请问一篇文言文的原文,大概意思是人吃饱饭了,才知道自己是人···只记得这么多了,在线求帮助 是不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管子里面的一句话,好像孟子里面也有类似的论点。以下内容是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来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之口,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的引文中改动了一个字:“则”改成了“而”,就有了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一般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释义为: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链接地址是:http://baike.baidu.com/view/1270862.htm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要是回答的不对,欢迎继续探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