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街道的行政区划 1956年6月,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将白云、新滘、黄埔3个区合并成立广州市郊区,属黄埔区管辖的大沙地域的下沙、横沙、姬堂、双沙、茅岗、文冲6个小乡合并为一个大乡—横沙乡,下辖下沙、横沙、姬堂、双沙、茅岗、文冲6个生产队。1958年,广州市依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定,开始组建人民公社,横沙乡与东圃乡合并成立黄埔人民公社。1959年,长洲生产大队划归黄埔人民公社,该社共辖14个生产大队。1960年5月,中共广州市委决定撤销中区和郊区,将全市调整为东、南、西、北4个市中心区(人民公社),黄埔、芳村、江村3个以工矿企业为中心的人民公社(区级),1个以农业为主的竹料人民公社以及花县、从化2个县;6~7月,将市区调建为东山、海珠、荔湾、越秀区人民委员会,同时撤消区级人民公社,调建为黄埔、芳村、江村区人民委员会,竹料地区并入江村区;原黄埔人民公社(由东圃乡、横沙乡组成)分为东圃人民公社(原东圃乡范围)、黄埔人民公社(原横沙乡范围及长洲生产大队农村部分),这两个公社先后隶属黄埔人民公社(区级)及芳村、江村3个区,合并成立广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东圃人民公社(原东圃乡范围)、黄埔人民公社(原横沙乡范围及长洲生产大队。
元和街道的行政区划 2003年,江苏省政府(苏政复[2003]80号)批复同意撤销元和镇、黄桥镇,以原黄桥镇所辖区域,原元和镇相城大道以西的蠡口、芙蓉、蠡苑、中街、南街、北街、下塘、娄花8个。
广州黄埔区的行政区划 1960年5月23日,中共广州市委决定撤销中区和郊区,全市调整为东、南、西、北4个市中心区(人民公社)及成立黄埔、芳村、江村3个人民公社。同年7月,全部改为区级建制,黄埔人民公社随之改名为黄埔区人民委员会。这是黄埔第二次建立区级建制。1962年8月23日,市人民委员会将黄埔、江村、芳村3个区合并,成立广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1973年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重新筹备成立黄埔区,当年11月13日成立广州市黄埔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7月,黄埔区召开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广州市黄埔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和黄埔区人民政府。1990年,黄埔区辖4个街道(黄埔、鱼珠、红山、夏港)、3个镇(南岗、大沙、长洲),16个行政村、59个居委会。2000年,黄埔区辖4个街道、3个镇。总人口389413人,各街道、镇人口:黄埔街道 45650、红山街道 57570、鱼珠街道 47002、夏港街道36036、大沙镇51137、南岗镇125034、长洲镇26984。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