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不懂就问”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3、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可以使人聪慧通达,有远见。释义:读历史可以使人通达事理,有远见;读诗歌可以使人聪慧灵秀。出处:[英国]。
《论语》中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底怎么解释?(不要光说字面意思,最好能深入解释一下。谢! 1.兴于诗孔子之时,诗在知识阶层一次次的引诗、歌诗、赋诗中,不断地重塑着自己的权威和经典地位。诗作为礼乐文化中的举足轻重者,乃是“贵族交往活动显示修养、身份和传达信息的精致委婉的文化形式”[xv]。也可以说,诗在当时已经成了礼仪文化共同体内的一种言说方式和生存方式,小至人与人之间的赋诗应对,大至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辞令,都离不开对《诗》的非现成化的随机运用。“赋诗言志”、“诗以合意”[xvi],“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xvii],表明了当时“六经注我”的用诗风气。这种风气使得用诗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和诗的本意有相当大的出入。这就要求,一方面,交往活动的参与者必须学诗,不学诗则无以开口,孔子讲“不学诗,无以言”[xviii]就是对此而言;另一方面,学《诗》也不能止于学而知之,而是要学而能化、学而能用。于是,这种学既表现在“对《诗经》数百篇的诗句极为熟悉,不仅可以自己信口拈出,而且能迅速了解对方所赋诗句的出处和含义”,又表现为“对‘断章取义’的称引艺术有高度的把握,能够根据各种复杂的情境用赋诗来应对变化和表达意愿”。[xix]《论语》中共有两处孔子结合具体篇章与弟子讨论《诗经》的记载,我们且来看看这两场对话:子贡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