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最蓝的眼睛 英文原著 最蓝的眼睛莫里森

2020-07-25知识7

toni morrison 最蓝的眼睛 的简介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集中描写黑人妇女在白人文化的冲击下所受到的伤害。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发表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曾被列为禁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小说逐渐被人们接受,并成为研究莫里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部作品深切关注了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表现了黑人妇女在种族、阶级、性别等多重压迫下造成的自我憎恨和身份迷失,及由此引发的悲剧。小说的主人公佩科拉是一名11岁的黑人小女孩。由于她的皮肤比周围其他黑人更黑,而饱受歧视与虐待。她渴望拥有一双蓝眼睛,期冀这双眼睛能够将她从痛苦的生活中拯救出来。然而在故事的最后,受尽打击的佩科拉变得神志不清,幻想着自己拥有了最蓝的眼睛。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佩科拉成长的重要阶段。她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成长小说里长大成熟意味着一系列的痛苦经历。佩科拉不仅要面对生理上的转变,还有经受严峻的精神考验:生理上的成熟给女孩带来了更多的危险,佩科拉的身份也因此迅速转变—从儿童到青少年,从青少年到母亲;与成人社会的接触也转变了佩科拉的思想认识—在寻求被别人接受的过程中,白人文化在她身上的凸现,最终导致了她的自我迷失。求Tony Morrison----Beloved (宠儿)的中文简介或者译本 托妮·莫里森《宠儿》(1987),中国文学出版社,潘岳、雷格译前言雷格1989年春天,出于对虚掷光阴的恐惧,而且为作品中叙述文字的敷张扬厉和对话描写的简约生动所吸引,潘岳和我开始尝试合作翻译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刚刚获普利策奖的长篇小说《宠儿》。起初对出版也没抱什么希望,只是凭着青春的热情一次次地进行修改、斟酌、打磨;而这种不期然的相遇竟导致我们沉迷于莫里森的精神世界数载之久,甚至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审美方式也深受影响,却是始料所不及的。1996年《宠儿》正式由中国文一学出版社出版后,某电视台曾为此书做专题节目,请我们介绍故事的梗概;谈着谈着,我们也会像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从话题的一侧偏出,纠缠于某个细节而不能自己,就好像我们曾经身临其境,为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作见证。1989年秋《宠儿》初稿译毕后,我们曾在讨论中认定,这是一部在艺术质量上堪与古今任何伟大小说相媲美的杰作,它的作者应当能够在十年之内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1993年10月托妮?莫里森获奖消息传出,远在大洋彼岸的潘岳便马上打来电话与我分享喜悦;当然,举世称誉和惊叹的众声喧哗中,不可能有人知晓和在意两个中国年轻人的莫名激动。我国读者对。谁有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最蓝的眼睛》,中英文都行! 《最蓝的眼睛》,作者:(美)托妮·莫瑞森著,陈苏东,胡允桓译,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孔夫子旧书网有售。书评:作为莫瑞森的第一部长篇,《最蓝的眼睛》在思想深度上。

#小说#最蓝的眼睛#中国黑人#宠儿#黑人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