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什么 在桩基础工程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的常见质量问题:1.桩基出现缺陷主要有以下类型:(1)桩基顶部缺陷。在水下浇筑混凝土时会有泥浆的沉淀,对于泥浆的厚度很难做到准确测定,如果超灌桩顶的混凝土不足,就会出现夹泥的现象而影响了混凝土质量;再者在浇筑混凝土完成后,因不均衡地用力或过度用力而对钢护筒进行预埋和拆拔,就会干扰到桩顶的混凝土,以至于破坏混凝土质量。最后,因使用较大功率的风镐来凿除混凝土桩头,在一定程度上会扰动声测管周围的混凝土,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2)桩基中部缺陷。在混凝土的灌注中可能会因勘探的失误造成因较差的地质条件而导致局部的发生塌孔,使混凝土的翻浆受到阻碍,以至于引起局部的缺陷。另外,如果过度的用力拆拔导管,混凝土受到连续性的扰动,混凝土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再者由于导管的气密性较差,在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会插入到泥浆中,这就造成导管内外压强的不均衡,造成混凝土的质量的受到影响,更严重的可能使混凝土的下料受阻碍,不能正常进行翻浆,以至于引起断桩。2.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单桩的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主要是由于桩未达到设计的沉入深度;最终的贯入量过大以及桩的顶端未没有进入设计要求。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的一般的规定有什么? 可以参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采用桩基础的优点:①抗地震性能好。桩的静力特性主要研究其强度和沉降,桩的抗震性能主要决定于其刚度和稳定性,基础刚度大抗震性能好。②沉降量小和承载力高,桩的沉降量由三部分组成,桩身弹性压缩;桩侧摩阻力向下传递,引起桩侧土的剪切变形和桩端土体压缩变形。③可以解决特殊地基土的承载力。④施工噪音小,适用于城市改造和人口密集场地。但是,灌注桩的成孔是在桩位处的地面下或水下完成的,施工工序多,质量控制难度大,稍有不慎易产生断桩等严重缺陷。据统计国内外钻孔灌注桩的事故率高达5~10%。因此,灌注桩的质量检测就显得格外重要。灌注桩成桩质量通常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属于桩身完整性,常见的缺陷有夹泥、断裂、缩颈、护颈、混凝土离析及桩顶混凝土密实度较差等。二是嵌岩桩,影响桩底支承条件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灌注混凝土前清孔不彻底,孔底沉淀厚度超过规定极限,影响承载力。灌注桩的缺点:①灌注桩施工工艺比打入桩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37616632复杂,容易出现断桩、缩颈、混凝土离析和孔底虚土或沉渣过厚等质量问题。②由于钻孔桩质量不够稳定,要抽检更多数量的桩进行检验,增加检测。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时,首批混凝土的灌注应注意什么?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1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见图6.5.4,所需混凝土数量可参考公式(6.5.4)计算:(6.5.4)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D—桩孔直径(m);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d—导管内径(m);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2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3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4在灌注过程中,特别是潮汐地区和有承压力地下水地区,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5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6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7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8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0.5~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