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代开国皇帝为何恨死了宋代开国宰相?盖因赵普策划了陈桥兵变

2020-07-25新闻22

赵普为大宋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他是“陈桥兵变”的总策划人,在他的帮助下,宋太祖赵匡胤兵不血刃成功夺权,他又是“杯酒释兵权”的总导演,历史上罕有地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开国功臣的兵权问题。赵普对宋朝,可谓是功勋卓著。在他的努力下,五代十国以来形成的的乱局被终结,并最终成就了三百年大宋王朝的富庶与辉煌。赵普在宋代、元代的形象皆被统治者所肯定,在民间亦有很高的人设。但在明代和清代,赵普却成了“不忠”之臣。这是怎么回事呢?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宋代开国宰相赵普

明洪武21年,朱元璋为了让朝臣学习天下名臣贤相,立牌位进行纪念,要求文部举行天下名臣海选,明史记载了这件事。是年,诏以历代名臣从祠,礼官李原名,奏拟三十六人以进。帝以宋赵普负太祖不忠,不可从祀。《明史》

赵普作为中国古代的十大名相、十大谋士、当然是高票当选。可是等名单报到朱元璋那里的时候,朱元璋立马不高兴了,在拟定的三十六人当中,大笔一挥,将赵普给抹去了,并对大臣们说:赵普是最不忠于宋太祖之人。于是,赵普“不忠”,在明代就成了定论了,甚至一直影响到清代。

那么我们要问,朱元璋为什么认为赵普不忠于宋太祖呢?

看一下朱元璋的历史我们就会知道,历史上两个大杀功臣的皇帝,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这个朱元璋比刘邦更狠。刘邦是只杀武将,不杀文官,朱元璋是武将杀完了杀文官,文武通吃。朱元璋说赵普不忠,实际上是为他杀那些文官、宰相,做舆论的遮掩,遮掩自己为什么要杀,实际上也是警告这些文官宰相:你们小心喽,看看赵普的下场!更重要的一点,赵普策划了陈桥兵变,而朱元璋最担心的就是别人造反,颠覆皇权。将赵普列为名臣贤相,就是暗示并承认了陈桥兵变的合理、合法性,那就意味着,在明代,其他大臣也可以学习赵普的“造反”行为。这是朱元璋绝对不允许的,他也坚决不允许历史上有这样“劣迹”的名臣贤相,成为学习样板,让大明朝的臣子们顶礼膜拜的。

明代顾绣《君臣画》

朱元璋从造反起家,直至创立明朝,他深深地知道:驯化人的精神远比控制他的身体要难。因此最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官员和百姓。建国之初,朱元璋就曾对刘伯温指出“正人心”的重要性。天下大乱之后,法度纵弛,当然要重新修订,使纪纲正而条目举。然而比这更重要的是明礼义,正人心,厚风俗,这才是治天下的根本。《明史》

因此,朱元璋让文部选定的良臣贤相人选,不允许有“造反”行为,不允许有“蛊惑”君主,行不忠不义不仁之事的。明史没有记载文部选定的三十六个名臣贤相是谁,但肯定是给赵普的“不忠”盖棺定论了。虽然朱元璋认定赵普“不忠”,有强词夺理的成份,但是,朱元璋是皇帝,金口玉言,他这一说,就成了定论,整个明代,整个清代,整整五六百年,赵普都被打入恶名的深渊。我们说,孙悟空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还有一个师傅救了他,赵普到今天都没有人能够把他救出来,赵普仍然背着“不忠”的恶名。那么,如果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赵普是“不忠”的臣子吗?系统地学习一下宋史,特别是《资治通鉴》上关于赵普的文章,我们有必要为赵普翻案,为赵普恢复名誉。

朱元璋对赵普的批评、批判是对吗?肯定是不对的!从中国古代历史来看,哪朝哪代的开国名臣、开国皇帝,可以经得起用所谓的忠诚来推敲和评判的?朱元璋经得起用忠诚来推敲吗?他忠于元朝皇帝吗?但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不会苛责朱元璋,历史认为他结束了元朝的残暴统治,是进步的,对国家和人民是有益的,是忠于人民和国家的。同样的道理,赵普他们,建立大宋王朝 ,也是结束了五代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也是进步的,是忠于人民、忠于国家的。

这个道理大家都是看得清的,连对忠孝仁义看得最重的朱熹,都这么认为。朱熹的学生,在私下里议论赵普,说这个赵普是不是有问题啊?朱熹就站出来为赵普说话了。赵韩王佐太祖区处天下,收许多藩镇之权,立国家二百年之安,岂不是仁者之功?《宋史》

朱熹说:“赵普建立了大宋王朝,把发动叛乱的这些武将的兵权都收了,造就了我大宋200年的太平盛世。我朱熹辛辛苦苦,建立了什么功业?我怎么能跟赵普相比呢?所以赵普是个仁者,不是个不忠之臣啊”。

和赵普比较接近的人,就是管仲。当时孔子的学生议论,说管仲是一个不忠不义之人,他的主子公子纠被公子小白杀了,管仲不仅不为主子殉职,还去当了公子小白齐桓公的宰相,这简直是不忠不义。

宋代赵匡胤《雪夜访普图》

但是孔子听了学生的议论以后说:“管仲九合诸侯,维护天子的威望,抵抗那些少数民族的进攻,我们天下老百姓,包括我孔子到今天都受他的恩惠,大仁人啊!大仁人啊!比我孔子还要仁义啊” !从朱熹和孔子的话,我们可以认定,不能说赵普不忠,他是一个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在历史上有进步意义的伟大政治家。所以赵普“不忠”的恶名,是不能够成立的。

#明朝#朱元璋#五代十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