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八里桥之战的指挥官 [原创]如果八里桥之战换成曾国藩的湘军,结局会怎么样?

2020-07-25知识9

“八里桥之战”清军究竟输在哪里?两军伤亡怎么样?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我来回答“八里桥之战”清军究竟输在哪里?两军伤亡怎么样”这个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其间,英法联军占领了天津,1860年9月7日,清朝廷与英法联军和谈破裂,双方开始备战。英法联军的目标是进攻北京。而此时清朝廷能依赖的柱石大帅就是僧格林沁。当时英法联军要进攻北京必须经过通州,而要过通州,必经八里桥,八里桥如果失守,距离北京就只有几十里距离了。清军统帅僧格林沁为首,指挥清军马步骑兵在通州、京郊等地布置层层防守,清军防守兵力达到3万人之多,其中骑兵有1万人之多。就在八里桥战役发生的3天前,1860年9月18日,英法联军向清军张家湾驻地开炮,并发起攻击。对于这第一仗,僧格林沁及其所部也是做足了功夫,其麾下蒙古马队向着英法联军发起骑兵冲锋。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英法联军阵营之内,突然几百枚康格列夫火箭向着蒙古骑兵发出齐射,一时间火箭在清军马队之间爆炸、接着,火光冲天,惊得清军骑兵的马匹四处逃散,以至于冲动自家的阵营大乱。僧格林沁赶紧收缩兵力,放弃了通州和张家湾防地,退入八里桥,以图扼守住英法联军进京的道路。就在这短暂的几天之内,英法联军整顿队伍,等待后续军火补给,而清军则不断地征集军力。一批一批的蒙古。[原创]如果八里桥之战换成曾国藩的湘军,结局会怎么样? 所谓“八里桥之战”失利,僧格林沁作为指挥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导致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指挥失当!它应该自杀谢国!如果随便找个人,也不会那无能,累死三军!“八里桥之战”清军究竟输在哪里?两军伤亡怎么样? 刚才看了楼上回答像写小说一样细致,但还是没有指出清军败在哪里,从清军部署来看就险象环生了,对方是用的直射火器,你用骑兵冲击,还没到跟前了就人仰马翻,对方使用的密集阵型射击,得利用地形的优势,打破这个阵型,要不就把地方引到障碍物多的地方让敌人视线受到干扰,清就依托工事射击,骑兵绕道后面袭扰,给对方造成心里上的恐慌,你用200人去打,这是添油战术,兵家大忌,要不就全面冲击,清败在没主动出击,延误战机,那个叫什么格林沁的打太平军还可以,不知道他军事才能怎么样,折磨人是第一名,单从他部署来看就知道他不是什么将才,谢谢邀请,八里桥之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看到很多人提到这一战。有说清朝骑兵主动求战的。有说是英国军队主动进攻的。有说清朝骑兵直接进行冲锋的…请问八里桥之战的八旗与滑铁卢之战的法国骑兵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我认为装备的差距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清朝时候的老旧思想。就像玩游戏一样对手等级高,装备好,战斗意识也要比清军强悍!比军事装备和军队组织差距更大的是清朝人与英法等近代国家之间的观念差距。战前,咸丰皇帝曾经希望与联军达成协议,双方因此展开过一场世界外交史上臭名昭著的会谈。在清朝内部的主战派看来,这次会谈只是一次绝佳的斩首机会。擒贼先擒王的古老理念,此时正占据他们的大脑。至于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光荣传统,则只是一种象征软弱的权宜之计。于是,当只带少量护卫的联军使团抵达会场后,发现当地已经张贴了征集洋人脑袋的告示。使团成员被得到密令的僧格林沁军全部扣押。此后他们在大牢内体验了当时最具中国特色的刑事处置。数名卫队士兵被残忍杀死,另外一些人则在受尽折磨后,惨死牢中。而在清朝主战派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威慑手段。岂知这不仅没有吓退联军,反而促使后者集中力量发动进攻。被清军扣押的外交官巴夏礼爵士 清朝主战派的这种中世纪理念,与联军所秉持的近代国际观念,如此格格不入。差距之大,表现之难看,也是今人回首,足以脸红的耻辱。意料之中的惨败!作战中的蒙古骑兵 当天早上,负责前哨突袭的一队蒙古骑兵,前进到法军50米。“八里桥之战”清军究竟输在哪里?两军伤亡怎么样? 八里桥之战是清军和英法联盟之间发起的战争,这次的战争发生在1860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中。在天津沦陷之后,僧格林沁所带领的骑兵和步兵准备在八里桥和对方开战。开始的时候僧格林沁很快就发现了英法联军的缺陷,曾经一度破坏了对方的防线,但是英法联军却有着火炮等武器,这是清兵无法改变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清兵处于下风。而英国的军队也分为了两个部分,分别对抗僧格林沁的部队和围攻附近的区域,企图从后方围攻僧格林沁。尽管僧格林沁部署地十分得当,但是却依旧抵挡不住对方炮火的攻击,最终清军损失了大量的兵力,以失败而告终。僧格林沁八里桥之战失败了,但是他的能力和勇气却依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八里桥之战是近代军队与古代军队的一次典型战役。英法联军经历过拿破仑战争,兵员是义务兵役制加职业军官团。装备的是配备刺刀的步枪和滑膛炮。清军仍旧是以冷兵器装备为主的步骑混合军队。与联军有不止一代的代差。十九世纪欧洲的近代军队在面对世界各地的封建王朝的军队作战时,大都是以压倒性的胜利的。八里桥之战,三万多清军伤亡过半,而六千人的联军只有十二人阵亡。八里桥之战清军败了,曾经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骑兵不好使了。有一种说法。“八里桥之战”清军究竟输在哪里?两军伤亡怎么样? “八里桥之战”清政府输在了武器,也输在了战术方面,可谓是一败涂地。清政府伤亡和英法两军的伤亡八里桥之战,清政府一共投入了2万到3万军队,其中骑兵大概有1万左右。。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八里桥之战,为什么僧格林沁、胜保等人率领的清军会不堪一击? 八里桥,位于通州以东,距离北京约八公里。1860年9月21日,为了保卫北京,英法联军和清军在八里桥爆发了一场重要的战斗,因此被称为“八里桥之战”。战斗开始时,僧格林沁手下有蒙古马队一万人,步兵一万人;此外,直隶提督成保、副都统胜保率领大约一万名绿营兵作为僧格林沁的后备部队。清军总数三万人,相比之下,进攻一方的英法联军总数大约八千人左右。然而,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也就是法国议员们所谓的“让人发笑的战争”。因为,三万人的清军死伤过半,英法联军伤亡总数不过寥寥几十人而已。在很多人印象中,清军八旗以“骑射得天下”,蒙古骑兵更是赫赫有名,为什么失败的如此之惨?小奔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清军在人数上占优势,但在火力上处于绝对劣势。因为,英军装备了新发明的阿姆斯特朗炮。这是世界上最早装备的后装线膛炮,有效射程2000米,最高射程3500米,5.5千克的炮弹发射后,会炸成42片碎片,飞向不同的方向。当年横扫天下的蒙古骑兵,在杀伤力、准确性和超长射程面前,一筹莫展。他们甚至根本来不及冲到,就被呼啸而至的炮弹撕成碎片。一位英国军官如此记载:“每一发阿姆斯特朗炮弹都在他们之间爆炸,一次就撂倒一群敌人”。此外,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八里桥之战,为什么僧格林沁、胜保等人率领的清军会不堪一击?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发生的八里桥之战可以说是清朝军队最血性的一次,清军士兵、将领的英勇表现甚至于获得了英法联军指挥官们的一致赞扬。只可惜清军统帅僧格林沁恃勇少谋,莽撞的率领骑兵部队正面冲锋英法联军军阵;而经过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的洗礼,工业化的武装,英法列强的武器装备、战术战法都有了极大进步,将战争变成了屠杀,英法联军12人阵亡却消灭了过万清军,这可以说是时代的碾压。对于八里桥之战的惨败,很多人归咎于清军缺乏勇气,这是一种谬传,当时清军的战斗意志远不是之后可比的。首先清军统帅僧格林沁、胜保等人是清廷中少有的主战派,是敢于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将领,能够与士卒同甘共苦,是很得军心的;其次参与八里桥之战的清军主力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僧格林沁率领他们歼灭太平天国北伐军,俘虏悍将林凤祥、李开芳,这样一支经历过实战考验、战功荣耀加身、将士用命的部队是很有战斗力的。就是英法联军参战军官写的书中都给予了清军极高的评价,称呼他们为勇敢的斗士。但是八里桥之战的结果是清军惨败,只能说清军完全落后于时代,不是个人勇武能够挽救的。1、清军的战术思想落后于世界。八里桥之战清军统帅僧格林沁是一个骁勇善战的蒙古。清末八里桥之战为什么会输?两万骑兵直接朝对方冲过去,用马踩他们, 八里桥之战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发生的一场激烈的战斗,因发生地点为八里桥(东距通州八华里)而得名。在此次战斗当中,虽然清军士兵表现英勇,但终因战法、装备严重落后而惨败。名 称八里桥之战地 点八里桥时 间1860年参战方清朝;英国、法国结 果英法联军获胜参战方兵力清军2.5万至3万人,英法联军8000余人伤亡情况清军损失超过1200人法军死亡3人,伤18人;英军死2人,伤29人主要指挥官僧格林沁,孟托班目录1 历史背景2 战役过程? 开始? 激战? 结束3 战役结果4 历史评价5 伤亡记载历史背景西方画家笔下的八里桥之战1860年8月21日,天津大沽失陷后,僧格林沁统率蒙古马队七千、步兵万余名,从天津撤防退至通州、八里桥一带,准备与英法联军进行野战。8月24日,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城。8月31日,咸丰帝急派大学士桂良为钦差大臣到达天津,会同直隶总督恒福向英、法侵略者谈判乞和。9月7日,当谈判破裂后,联军决计进犯北京。9月19日,英法联军对八里桥一带开始全面军事侦察,通过入华多年的传教士为辅助。英法联军通过侦察发现北京到通州运河沿岸部署大量清军,运河上有一座17世纪石料单孔桥,即为八里桥,距。

#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英法联军#清军#第二次鸦片战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