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西汉奇才贾谊的蹉跎岁月,两条超前策略维护汉室,却一生不得重用

2020-07-25新闻21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一句话出自于贾谊的《过秦论》,该片文章主要的思想是探讨秦国灭亡的原因,以及秦国失败的种种理由。实际上结合本朝的实际情况去探索前朝的崩溃,是历代君王都会做的事情。尤其是汉朝的建立,虽然是承接秦朝之后,但秦朝国祚短暂,能够继承的制度并不完善,所以只能够根据秦朝的过错来改善现有的问题。因此《过秦论》的意义非常重大,作者贾谊本人也是天纵奇才,其很多思想和建议都被后世人所认同,并且贾谊超越性的思维也与当时时代格格不入。

贾谊

李东阳曾评价贾谊道“文帝时,可当大臣者,惟贾太傅一人。”;这一评价极高,更有甚者认为贾谊是汉朝第一名士,事实证明贾谊的能力不弱,且文思才情都堪称一绝。汉初时期河南郡治安第一,社会稳定。《汉书》记载“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而这并非郡守吴公能力出众,而是因为吴公身边有着贾谊辅佐。透过这一案例也能说明贾谊在实践中也是能力不俗。

也正是因为能力的崭露头角,很快贾谊就被汉文帝所重视。《汉书》记载“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但是贾谊的年龄也不过二十一岁,却被破格选为太中大夫,一时之间也是名动天下。

贾谊的超前思维

食君俸禄自然也要担君之忧,首先贾谊看清局势直到汉朝建立初兴需要巩固统治,所以提出了一系列的礼制改革。其中包含了“改正朔,易朝服”,并以此来替代秦制,形成自己独有的汉朝制度。但汉文帝时期讲究与民休息,故而认为时机并不成熟,所以并未采纳贾谊的提议。

贾谊

而在贾谊的建议中,最为关键的是两条:

第一条是改变了当时商业发展的趋势,重点发展农业,以农业生产为中心。《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于是上感谊言,始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另外贾谊提议将诸侯王遣返回自己的封地,不要留在京城,以此分化中央的管理压力。贾谊的这一提议成为了历史之中各朝代的基本国策,也是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阶段。故而说贾谊的思维超前,且都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建设性意见。

贾谊

而第二条则是针对内外危机的处理意见,汉初时期匈奴非常强盛,而且屡次冒犯汉朝边境。且汉朝因为汉高祖时期的分封郡县制度并存问题,导致诸侯王越发强大,而且诸侯王逐渐超越了本身的职责,权力越来越大。而后淮南王、济北王都已经谋反,因此贾谊很有先见性的提出了分化诸侯实力的办法。

其中贾谊认为诸侯王强大的会谋反,而关系疏远的一样会谋反。但是汉高祖时期的长沙王吴芮因为实力弱小而得以保留,所以只有削弱诸侯王的实力才能解决诸侯叛乱的问题。在《治安策》中记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实际上就是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前身,一样是通过不断分封来化解诸侯王的实力,使其封地越来越小力量越来越薄弱。

汉文帝

但这一番拳拳之心却并没有打动汉文帝,这也使得这光辉的一笔并没能够提早出现。但好在贾谊的建议并非被全盘否决,在梁国的分封上依旧是得到了汉文帝的认可。也正是这一英明决定,使得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得以平定,而在七国之乱中正是梁国承担了一半的冲击,保住了汉朝江山。

贾谊的郁郁寡欢

但即使是天纵奇才,贾谊的一生依旧是坎坷不断,且未能够在仕途上大展宏图,引起了无数后人的惋惜。但奇怪的是贾谊为什么不得重用呢?针对这个问题苏轼曾给出过结论,那便是“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苏轼的意思是说贾谊虽然志向远大,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气量。

《汉书·贾谊传》中记载“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

贾谊的死在于他认为自己没有尽职尽责辅佐梁怀王,以致于梁怀王坠马而死,就在这种自责当中贾谊告别了自己的一生,且年龄不过三十三岁。其实这并不是贾谊第一次感慨人生,也并非第一次认为自己此生无望。

贾谊

在贾谊被贬长沙的时候,就曾因为长沙低洼潮湿的地理特性,感觉到悲伤,认为自己的寿命不会太长。同时面对猫头鹰飞入自己的房间,贾谊又因此感伤,认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恐怕也是自己命运的写照。且贾谊时常发出悲伤感叹,如“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这种无力感也暗示了贾谊的消极人生态度。

汉文帝

其实这也和贾谊的经历有关,从一代天才的高度到后来不得重用,而且理由并非贾谊自己本身之错,来源于小人的陷害和嫉妒,这更让贾谊感叹命运之不公。《史记》记载“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谊经历了大起大落,年纪轻轻就遭遇了人生境遇的大变化,自然也容易在这之中泄气。

苏轼

但人生在于积极面对和乐观的态度,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儒家思想中讲究的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平常心态去面对生活才是真谛,历史之中遭遇挫折的人物并不少,但像贾谊一样轻言放弃的却并不多。留得有用之躯才是长久发展的关键,所以苏轼的看法不失偏颇,贾谊自身是存在消极问题的。

#楚汉#君王皇帝#贾谊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