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朝元老孙嘉淦,告老还乡时因箱中一物,乾隆下诏“严查”

2020-07-25新闻15

孙嘉淦简介

生卒年:公元1683年-1753年别名:锡公或懿斋(字);静轩(号)谥号:文定性格:以敢言直谏而出名祖籍:山西兴县活跃阶段:清圣祖(康熙)、世宗(雍正)、高宗(乾隆)时期人物经历:幼年时期,家境贫寒;30岁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小官)、国子监司业、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隶总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难以捉摸的三朝元老

孙嘉淦不仅是清朝著名的清官,更是清朝数一数二的以敢言直谏著称的谏官,与明朝的海瑞很相似,属于不世出的官名臣。围绕孙嘉淦身上有许多令人费解的谜团,特别是告老还乡的时候硬要带上数箱石头,令当时和后世学者难以捉摸。

1.一种说法是“穷装门面”

孙嘉淦告老还乡时,满载石头“荣归故里”,外人看来还以为老太爷做官做傻了,明白人可不这么想。孙嘉淦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的,他有难言之隐。孙嘉淦自康熙末期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经历康、雍、乾三朝,可谓是不折不扣的三朝元老。

再者由翰林院检讨这样的芝麻小官一路做到总督、尚书、协办大学士等一品要职,按理说以孙嘉淦的身份地位,少说也得有家产万贯,就算是十年清知府,还有十万雪花银呢。这都是俗人的眼光和思维,孙嘉淦此等历史人物的觉悟,绝非常人所能理解。

孙嘉淦是一位清廉而且不爱钱财的清官,从不贪污受贿替人办事,完全是靠俸禄拿死工资过日子。虽然官做的大,可是跟着吃饭的人也多,孙嘉淦官居一品大员的工资顶多勉强应付过日子,自古也没听说过有人靠上班打工实现发财致富的梦想。

大人物都喜欢要脸面,以孙嘉淦的地位熬到退休,告老还乡的时候,因为太过清廉的缘故,没攒下什么钱财家产,与其他朝廷大员载着丰厚的家产衣锦还乡相比,老孙实在有些寒碜,所以拉一车箱子回家也算是给自己装装门面。

对清廉一辈子的孙嘉淦来说,这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深谙世道人心的孙嘉淦马上回归普通人的身份,有些人情世故还是要照顾一下。

自己身居要职时,肯定有很多人求他办事,孙嘉淦以强硬的作风拒绝这些人的请求,难免得罪过不少人,其中应当包括他的一些乡亲。如果现在两袖清风归故里,势必会遭到乡绅地主的嘲讽。

2.二种说法是维护“朝廷颜面”

自己官居一品要职,是朝廷的重臣。若是以这样一副穷酸模样告老还乡,那么世人难免会以为朝廷刻薄寡恩,对一品大员尚且如此穷酸,边边角角的小官小吏不得饿死。

孙嘉淦朝廷的铁杆忠臣,只好“哑巴吃黄连”决定装满数箱子石头运回去,以此掩人耳目,好让外人觉得孙嘉淦是风光告老,朝廷是善待大臣的好朝廷,以此来鼓励更多的读书人发奋读书,考取功名后,积极地投身仕途,报效朝廷。

弄巧成拙

哪成想事与愿违。孙嘉淦前脚启程刚离开京城,后脚就有人密奏乾隆皇帝说孙嘉淦平日里一副清廉样,退休时却装了数车金银财宝回家。

乾隆帝对此也深感好奇“孙老的演技如此之高”。赶紧下令查验,钦差半路拦截孙嘉淦,结果发现车上的箱子里装的都是石头。

一场乌龙闹剧,乾隆帝自己只好将错就错。为了嘉奖孙嘉淦的清廉为由头,以真金白银将箱子里石头全部替换。

结语

若是再深入思考一下,或许孙嘉淦的此番行为,是一种“声东击西”的计谋。孙嘉淦料定自己为官多年,一旦告老还乡必然有人向他反扑,干脆将计就计,不但让自己平安着落,还赚来朝廷的赏赐。笔者也相信,以孙嘉淦的历史轶闻来看,他有着一片公心的人格,更多的应该是站在维护朝廷和个人颜面的角度,阴差阳错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赐,也算是一生为官清廉应得的好报。

#清朝#乾隆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