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温纳装置和斯伦贝尔装置 常用电阻率法

2020-07-25知识19

有谁知道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杰弗里 利奇)的简介吗? 杰弗里 利奇杰弗里 利奇[Geoffrey Leech.1928.12.07],英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论家,出生于英国英格兰一个美国移民家庭,有着犹太人血统。他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这一理论不仅获得语言学界很高的评价,而且在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等方面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英国国家人文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1984 年获英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他的父亲是希伯来语言学者,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语言学的熏陶,特别是对犹太教传统有浓厚兴趣。1945 年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读语言学、数学和哲学,1947 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教授 Z.哈里斯[Zellin Harris]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语言学。1949 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51 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现代希伯莱语语素音位学》,1955 年又在该校完成博士论文《转换分析》,获得博士学位。从 1951 年到 1955 年,他作为哈佛大学学术协会一名年轻会员,开始进行学术研究。从 1955 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曾任该校语言学与哲学系主任,并任该校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为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批有素养的学者。同时期他还在加州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讲过学。他以对现代逻辑学和数学的兴趣,用类似。物探技术中温纳装置与施伦贝尔装置具体定义是什么? 施伦贝尔1装置方式(SB1)该装置的测量方式是测深测量,测量时,M、N保持不动,A、B同时逐点分别向左、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扫描测量线,然后A、M、N、B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再按照同样的方式跑极,得到另一条滚动扫描测量线。所得断面为矩形(跑极方式见图2)图2施伦贝尔1装置跑极方式设测线上共有m个电极,隔离系数为n,则对应于每一层位(n)的测量数据个数为:m?n×2?1;每层的数据量一样,数据总数为:S=n×(m?n×2?1)2.3温施1装置方式(WS1)此装置的测量方式是测深测量,它是温纳和施伦贝尔的结合,在整条剖面测量中MN要由小到大变化几次,但在MN为某一固定值时,A、B按施伦贝尔1的方式移动。当温施间隔选择一固定值a时,则M、N间的间距每隔a层增加两个电极距,即M、N间的间距按1、3、5、7…等间隔增加,A和M、N和B之间的电极距也按照隔离系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等间隔增加。所得断面为矩形(跑极方式见图3)图3温施1装置跑极方式设测线上共有m个电极,隔离系数为n,则对应于每一层位(n)的测量数据个数为:m?n×2?1;每层的数据量一样,数据总数也满足公式:S=n×(m?n×2?1)什么是电阻率法?常用的装置有哪些? 电阻率法(resistivity method)是根据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的差别,研究地下岩、矿石电阻率变化,进行找矿勘探的一组方法。它是用直流电源通过导线经供电电极(A、B)向地下供电建立电场,经测量电极(M、N)将该电场引起的电位差△‰引入仪器进行测量。常用的有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组合体上的激电测深曲线 (一)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图2?2?72 双层倾斜高阻浸染石墨板上对称四极ηs测深断面等值线纵坐标为AB/4,线性分度,比例尺与横坐标相同上层模型尺度:40cm×20cm×4cm,下层模型尺度:23cm×9cm×5cm图2?2?71给出了上下组合模型的水槽实验结果。由图可见,上下组合模型的测深曲线,实际上是(浅部极化体)测深曲线与(深部极化体)测深曲线的叠加结果。ηs异常值虽然变大了,但曲线仍为“G”型。说明对称四极装置的激电测深对上下组合的低阻极化体来说,由于浅部小极化体的影响,将无法分辨出深部的大极化体。图2?2?72给出了一个双层倾斜高阻浸染石墨板上的水槽实验结果。由图所示的断面等值线图上可以看出,此时由于在每个单独高阻极化板上的ηs测深线均为“K”型,并且浅部的ηs极大值出现早(小极距),深部的ηs极大值出现晚,所以在断面图上便出现了两个封闭的椭圆形等值圈。又因纵轴采用AB/4作图,且与横轴比例尺一致,因此两个等值圈异常,基本上都落在了高阻极化板的位置上,同时等值圈的长轴方向也与板体倾斜方向一致。说明对高阻极化体的纵向叠加,用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可以分辨,并能直观地反映出它们的空间位置及倾向。(二)温纳测深装置图2?2?。

#极化曲线#电阻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