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枪林弹雨中,他以不怕牺牲的战士本色为坐标,奋勇杀敌;战争胜利后,他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坐标,克己奉公、甘于奉献。他穷极一生向人们诠释了何为舍我其谁、何为信仰坚定、何为无私无畏、何为淡泊名利,他就是前广西省委书记陈漫远。
信仰坚定,永远跟党走
1911年,陈漫远出生于蒙山镇一个乡村,他的家庭条件要比一般农民家庭优渥,他的父亲也很希望他能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于是让他去上学。1922年,陈漫远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县立高小,并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25年,陈漫远来到革命氛围浓厚的广西省立第二中学就读。远离家乡的他看到了军阀混战、土豪横行、百姓贫苦等景象,于是年纪尚小的陈漫远便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他开始接触进步思想、阅读激进读物、参加革命运动。
1926年,在革命运动中崭露头角的陈漫远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开始组织学生运动来反对黑暗的政治统治和军阀的无情镇压,并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于是第二年,陈漫远便成为了光荣的党员,此后的他一直坚定信仰,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并做好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的准备。
在陈漫远刚加入我党不久,就被反派抓捕了,这一年,陈漫远才刚16岁。在狱中,陈漫远受到了残酷的折磨和非人的对待。经过多次审讯,敌人也未曾从陈漫远口中套出一句有用的信息。
于是敌人放低了要求,只要陈漫远答应叛变我党,就立即把他释放,但陈漫远意志坚定,视死如归,并表示永不叛党,永远跟党走,敌人也无可奈何,于是判处他"终身监禁"。
陈漫远年纪尚小,经不住折磨,在狱中多次生病或晕倒,但他依旧信念不改,并鼓励难友们振奋精神,等待转机,誓死不屈。两年后,政局突变,在组织的努力下,陈漫远等人被无罪释放。
出狱后陈漫远再次投身到革命运动中,他义无反顾的参加了百色起义,并担任红七军的指导员,随后进入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团政委、师政委、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了三次反"围剿"、长征以及红军西征和东征战斗。
抗战全面爆发后,陈漫远参加了平型关战斗,这是八路军在全面抗战时期打的第一次胜仗,沉重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之后陈漫远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并多次立下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陈漫远先后担任兵团参谋长和副司令,指挥了多场重大战役,为祖国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主动让衔,官至省委书记
陈漫远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前半生戎马半生,多次立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了家乡广西任职,并担任省委副书记,经过多次官职调整,后来担任广西省委第一书记。他在位期间,领导广西军民肃清了匪患,维护了社会安定,受到了百姓和中央的大力赞扬。
1955年,我军迎来了解放军史上的第一次大授衔。担任过军队高级将领,并为祖国革命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陈漫远完全可以评一个开国上将,最起码也会是一个中将军衔,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陈漫远并没有去北京参加授衔仪式,反而提出主动让衔。
军衔对于军人来说,是战功累积起来的至高无上的荣耀,是很多军人穷极一生所追求的最高荣誉,但陈漫远却把军衔当做虚名,还把自己应得的上将军衔让给了韦国清。当别人问起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笑着回答道:"没有军衔,我也一样可以为人民服务。"
虽然陈漫远低调地拒绝了上将军衔,但中央一直给予了他上将待遇,这也是对他成绩的肯定。陈漫远作为老一辈革命家,他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他为国为民不计虚荣,他奉献一生不求回报。如今距离大授衔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他主动让衔的故事依旧在民间流传。
回到老家,失明母亲迎接
儿行千里母担忧,在那个战乱不断、交通不便、通讯不便的年代,陈漫远几乎没有回过过家乡。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陈漫远因公务繁忙,也没有时间回家看望自己的老母亲。
远在农村的老母亲日日思念自己的孩子,每天都要站在家门口迎接儿子,并时时刻刻向过路人打听自己孩子的下落,村子里的人都对陈漫远的母亲说,他的儿子早已牺牲,不要再苦苦等待了,但老母亲怎能相信?
有一次陈漫远的母亲听说陈漫远被捕入狱,她卖掉所有家产想要赎回自己的儿子,但却无济于事,她甚至连自己的儿子在哪个监狱、是否真被抓了都不确定。对儿子思念的心愈来愈浓烈,最终把自己身体熬坏,双目失明。
陈漫远当上省委书记后,抽空回家一趟。看到家乡今非昔比的变化,他感到很欣慰,但见到失明的母亲正站在家门口迎接他时,这个征战半生、为国为民的军人再也忍不住了,跪在母亲面前留下了泪水。
老母亲伸出双手抚摸着跪在地上的人,摸到了陈漫远小时候受伤留下的疤痕认出了自己的儿子,喜极而泣。母子相认,场面格外动人。
但因为陈漫远公务在身,还没在母亲家中过夜便回到了工作岗位。老母亲得知自己的儿子仍健在,并且还当上了省委书记后也很体谅他。有了母亲的支持,陈漫远工作更加尽心了。
英雄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九死一生的战斗英雄陈漫远信仰坚定、脚踏实地,舍小家为大家,任世事变迁,终不改本色。他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值得所有人学习。
文/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