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储层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下二叠统煤成气的勘探前景

2020-07-25知识11

油气成藏模式与聚集规律 (一)油气成藏模式车排子凸起带由于地层埋藏浅,侏罗系与白垩系不甚发育,直接披覆在石炭系的基底之上,侏罗纪末期的构造运动,也就是车莫古隆起的形成,导致车排子进一步的隆升,侏罗系充填沟谷的地层被剥蚀,后期逐步沉积白垩系。白垩系之后再次隆升剥蚀,残留部分白垩系。再上沉积较厚的新近系,其中新近系沙湾组是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新近纪末又发生一次新的构造运动,也就是喜马拉雅山运动,此强烈的构造运动,对先期形成的古油气藏进行调整改造,构造运动、地层发育、储集条件对现今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原油一般从深层、浅层至地表呈现常规轻质油、稠油、油砂的分布规律(吴元燕,2002)。而车排子地区原油从上到下,依次为天然气、轻质油、略降解油、一类普通稠油、二类普通稠油,呈现为油气的反序分布。分析车排子地区出现这种分布的原因,应是该区油气多期成藏与多次改造调整所造成的,早期成藏后由于埋藏浅,保存条件不好,剧烈的生物降解成为稠油,而后期成藏由于上覆地层快速沉积,具有一定保存条件,成藏后没有遭到破坏。车排子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油气保存条件是不同的。从时期上看,成藏期越晚油气。克拉美丽大气田特征 克拉美丽气田位于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的滴南凸起上,夹持在滴水泉南北断裂之间,呈近东西向展布;向东与克拉美丽山相接,向西延伸与莫北凸起相接,北部与滴北凸起相连,南部紧挨东道海子凹陷和五彩湾凹陷(图5.5)。近年来随着天然气勘探力度的加大,在三南凸起深部石炭系火山岩体中发现了克拉美丽气田,且多口井获高产气流,逐渐形成了三南凸起气田连片分布的局面。由于研究区勘探程度较低,对火山岩体的储层特征以及成藏控制因素方面研究较少,制约了后期勘探的深入。本书通过对滴南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分析,进而探讨气藏的主控因素,为下一步扩大的勘探提供基础资料。图5.5 克拉美丽石炭系火山岩大气田分布5.3.1地质概况从盆地的形成及演化来看,研究区主要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四期构造运动。由于各期构造运动在区内表现形式及强弱的不同,造成了地层的分布及构造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研究区内钻井资料显示,以及东侧克拉美丽山地层的出露情况来看,本区发育的最古老地层为泥盆系,向上还发育石炭系塔木岗组(C1t)、滴水泉组(C1d)以及巴山组(C2b),其中滴水泉组野外露头厚度达800m的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是石炭系气藏的主要烃源岩层。而石炭。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下三叠统地震沉积学研究 李秀鹏1 查 明2 曾洪流3(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 257061;3.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经济地质局,美国)摘 要 地震沉积学在沉积相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次研究以地震沉积学为主要方法,通过对典型地层切片和单井相沉积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下二叠统沉积相发育特征,并总结了乌夏地区三叠系的沉积过程。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中下三叠统90°相位地震资料与岩性相关性较好,90°相位地震资料主要同相轴与地质上砂泥岩层对应一致;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和下切谷等沉积;乌夏地区三叠纪百口泉组时期发育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体系,克拉玛依组时期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夏地区 三叠系 地震沉积学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Seismic Sedimentology of the Middle and LowerTriassic in Wuxia Area,Junggar BasinLI Xiupeng1,ZHA Ming2,ZENG Hongliu3(1.SINOPEC Exploration&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2.College of Geo-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Dongying,。风成城帚状沥青矿研究 久负盛名的风成城帚状沥青矿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南侧的乌尔禾地区。众所周知,沥青矿本身就是一种有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油气显示。它表明早期形成的油藏遭到破坏后,深部油气运移到地表,经长期氧化作用,形成沥青塞,又对深部油气起封闭保存作用。它是寻找石油天然气的良好指示,对研究本区油气分布规律有实际意义。5.5.1沥青矿脉平面分布特征帚状沥青矿脉(孙宝珊等,1985)距乌尔禾镇东约5km,矿区范围约0.3km2。它大致由6条北东走向的矿脉群组成。其中,I号脉由6条小脉体呈尖灭侧现,彼此斜列构成脉带。Ⅱ号脉规模最大,为主采脉,是单一的脉体。Ⅲ号脉为两条平行的脉体,中部夹有4条小脉与之平行。IV号脉与众不同,呈分支复合脉体,脉体时分时合。V号脉为3条小脉错列构成左行雁行状,由西南向东北排列。VI号脉由3条小脉体组成雁行构造。最具特色的是,在平面上,6条脉体带组成了一个向北东收敛、向南西撒开的帚状矿群(图5.13)。5.5.2沥青脉产状及构造组合特点本矿区6条矿带,I号脉带居最北,囊括大小六条矿脉,彼此平行错列,小脉较直,大脉显弧形。该脉带较其他脉带宽散,出露面积约占全矿区范围的1/3。Ia:位于所有脉体的最。区域地质特征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面积约13×104km2,盆地四周被褶皱山系所围限,西北边界为扎伊尔山和哈拉阿拉特山,东北边界为阿尔泰山、青格里底山和克拉麦里山,南界为伊连黑比尔根山和博格达山,总体形状为三角形,东西长,南北窄。一、构造特征准噶尔盆地是欧亚板块的组成部分,北邻西伯利亚板块,西接哈萨克斯坦板块,南依天山造山带。区域构造位于阿尔泰褶皱带、西准噶尔褶皱带和北天山褶皱带所夹持的三角地带。盆地内发育较全的上古生界至新生界地层,其中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构成了盆地内主要含油气勘探目的层,在盆地南部其累计厚度最大达18000m,盆地内的一般厚度也在10000m左右。准噶尔盆地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多个不整合面与构造层。断裂发育主要有三期,即海西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目前三叠系及以下地层中主要为逆断层,侏罗系和白垩系中发育正断层,盆地南缘则以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准噶尔盆地可以划分出8个一级单元(图5-1),分别为乌伦古断陷、三个泉隆起、西北缘冲断带、玛湖-漠区坳陷、中央隆起带、北天山山前坳陷、博格达山前坳陷及沙-奇。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下二叠统煤成气的勘探前景 (1)区域地质概况准噶尔盆地是一个被古生代缝合线包围的从石炭纪到第四纪发展起来的大陆板内盆地(陈哲夫等,1985),盆地具有双重结构基底:前寒武结晶基底和古生代浅变质基底。长期以来,认为石炭系是准噶尔盆地的“基底”之一。虽也在石炭系发现了30余个油气藏(例如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油藏),并且火山岩油气藏成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油藏类型,但都认为是“新生古储”的“潜山油气藏”(何登发,2010)。自从2008年在石炭系发现克拉美丽大型气田,肯定了石炭系是由火山岩与含煤岩系组成的地层,明确了石炭系不是盆地的“基底”,石炭纪含煤岩系是克拉美丽大型气田的主要气源岩,极大地开拓了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前景,也改变了对准噶尔盆地发展演化历史的认识。(2)形成克拉美丽气田的地质基础1)克拉美丽气田位于准噶尔盆地北部滴南凸起上(图13-20),北侧为滴水泉凹陷,南侧为东道海子凹陷及五彩湾凹陷,西邻陆梁隆起,东邻克拉美丽山。在滴南凸起上有一条大型逆断裂—滴水泉西断裂,断至石炭系,气田主要位于该断裂北部(图13-21)。2)据气田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表13-4):δ13C1(甲烷碳同位素)值为-29.37‰~-30.68‰,平均值为-29.87‰;δ13C2(乙烷碳同位素)值为-23.72。典型实例 新疆北部石炭系和松辽盆地深层是我国火山岩油气藏最发育的两个地区,下面通过对这两个地区典型火山岩油气藏的研究,揭示火山岩油气藏的特征。一、新疆北部火山岩油气藏1.油气藏类型本书以火山岩储层为基础,结合成因法,按储层外部形态和圈闭类型对火山岩油气藏进行分类,主要类型包括构造-地层型、地层型、构造-岩性型、岩性型、构造-岩性-地层复合型。构造-地层型油气藏:有效圈闭形成受火山岩风化壳和构造双重因素控制,但以风化壳为主,上覆非渗透性新地层遮挡,在其中聚集了油气形成构造-地层型油气藏。该类油气藏的油气面积和油气高度受火山岩风化壳范围和厚度控制。其特征是风化壳储层成块状,有统一的油气水界面、统一的压力系统。地层型油气藏:以火山岩风化壳为储层,周围受非渗透地层所限,上覆非渗透性新地层遮挡,从而形成有效圈闭,在其中聚集了油气,形成地层型油气藏。含油气面积和油气高度受火山岩风化壳范围和厚度控制,具有统一的油气水界面、统一的压力系统。构造-岩性型油气藏:有效圈闭形成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但以构造因素为主,在其中聚集油气,称为构造-岩性油气藏。该类油气藏发育于石炭系内幕,属内幕型油气藏,具有统一的油气水。

#地震成因#地层划分#准噶尔盆地#构造地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