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朱元璋驾崩前,连问三次一个问题,却没有大臣敢回答

2020-07-25新闻17

中国的历朝历代,无论是朝代的更迭还是一朝皇位的传承都会引起不安,朝代的更迭就不用说了,都是通过战争得来。

而皇位的传承,轻则朝野动荡,重则叛乱四起。比如说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清朝的九龙夺嫡,而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也在这个问题上摔了个跟头,导致后面的因争夺帝王发动的靖难之役。

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为了巩固朱家人的统治,就把自己的儿孙派到各地封为藩王,随即各地的藩王势力日益庞大。

朱元璋曾经是个放牛娃,参加农民起义后,逐步深得人心,得到万人拥护,打下江山,自然不是等闲之辈。

他建立明朝之后,就开始设藩王,当时有人反对这种做法,毕竟藩王得到权力之后又远离朝廷,万一不听朝廷的命令了,起兵造反怎么办?

但是朱元璋还是坚持,还广为宣告说藩王只是为皇家看门护院的。不过后期,朱元璋也越来越觉得藩王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特别是他的四儿子朱棣。

关于皇位的传承,朱元璋最喜欢他的长子朱标,从小就悉心教导。而朱标自幼聪慧仁慈,虽然在13岁时已经被立为皇太子,成为储君,但是对其他的兄弟非常疼爱,在兄弟中威信很高。

不过不幸的是,朱元璋还没传位给朱标,朱标就因病去世了。但是朱标留下一儿子,朱允炆。朱元璋也非常疼爱这个孙子,朱标过世后,朱元璋就把太子的位置给了朱允炆。

然而他的这种做法,其他的藩王就不太高兴了。特别是朱棣,当时的朱棣的实力已经更加雄厚了,而且朱棣自认为自己能文能武,带兵打战都不在话下,太子死了,新一任储君之位自己完全可以胜任。

但是朱元璋就是不喜欢他,你怎么优秀,得不到皇帝的重视,那也是白搭。朱棣为此一直愤愤不平。

在1398年,朱元璋病重。临终前,就颁布了遗诏。据资料记载,遗诏主要有三点,一是皇太子朱允炆继承大统,成新一代明朝皇帝;二是自己丧事从简,不必奢华;三是各地藩王不得回京奔丧,只在封底祭拜。其他两点都好理解,第三点就没那么简单了。

朱元璋是明白人。首先皇帝驾崩,朝野动荡,各地的势力也有可能趁之动乱,各地的藩王需要留守当地好做准备。其次新皇登位,人心一定不稳,他的儿子一定也不服侄子登上了大位。万一藩王们回京来个逼宫夺位,那不是乱套了吗。颁布遗诏后,朱元璋还是不太放心,尤其是四子燕王朱棣。

朱元璋知道朱棣性格,也知道他的实力,他对皇位的威胁最为厉害。因此,他就想在生命最后一刻为朱允炆扫清障碍,起码点化一下朱棣,让他安分守己。

于是朱元璋就给燕王下了一道圣旨,让燕王火速回京。不过这道圣旨把皇太子朱允炆所知,朱允炆大为震惊,觉得这时候把皇叔召回来,事情没那么简单,难道是有意要改之前的遗命,改立新君?

朱允炆也不愿意坐以待毙,就和亲信商量,就假传一道圣旨,命朱棣不再进京。朱棣接到朱元璋圣旨就快马加鞭,已经到了半路了,又接到另外一道圣旨,说不需回京了。虽然朱棣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但是圣命难违,只能作罢。

而这时的朱元璋已经奄奄一息,就问身边的大臣说:“燕王来否?”但是身边的人都不敢做声,“凡三问,无敢对者”。朱元璋问了三次,都没有人敢回答。朱元璋也抱憾,结束了一生,享年71岁。

而数年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允炆失踪,朱棣登位。

文:上下古今团队 离城创作

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朝#朱元璋#朱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