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感性认识的要素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2021-04-04知识3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3646435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它反映事物的表面的个别属性,例如,可见光线(波长在380~77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通过人的眼睛转化为神经过程,产生视觉;一定的声波(频率为16~20000赫兹之间的声波)作用于人的耳朵,引起神经兴奋,产生听觉.感觉是由感官、脑的相应部位和介于其间的传导神经组成的分析器系统协同活动的产物.感觉因分析器不同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机体觉等不同种类.感觉是外部刺激力,包括人的机体本身的某些物质过程,向意识的最初转化.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总和,它是主体依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对感觉所提供的各种特征和外部联系分析和综合的产物.知觉已经显示出事物的主要外部特征以及现象的各要素之间的整体联系.知觉的整体性结构是主体进行新的概括、形成表象的基础.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表象按其性质可分为记忆表象(又称再现。

从哲学基础知识上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①与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在与对象发生实际的接触后产生的,它与认识对象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具有直接性。理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获得的,它与认识对象的联系是间接的,具有间接性。②反映的方式不同:感性认识通过感觉器官与认识对象接触,形成关于对象的生动的、直接的形象,它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形象性。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从现象中揭示出本质,从偶然性中揭示出必然性,它以抽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抽象性。③反映对象的深度、层次不同: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表面性和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正因为两者有质的不同,所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认识,否则,理性认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源。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②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感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要具备哪些条件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7393566?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充分而具体的揭示事物的表象及其内在的联系,辩证的诠释事物运动的规律.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始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它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特点.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观念).优点在于它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这是它的可靠性所在,也是它之所以成为认识过程的起点、成为理性认识的基础的原因所在.缺点在于它只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这是它的局限性所在,也是它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根本原因.理性认识是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把握到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形式.它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特点.它以概念、判断、推理的认识形式.1、概念是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的特征的反映.概念的形成标志着认识上的质的飞跃;2、判断是反映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关系,在逻辑形式上表现为概念之间的联系或关系;3、推理是从事物的联系中由已知的规律推理出来未知的反映形式.理性认识的缺点:它是对事物的间接反映,要以感性认识为中介,靠。

#感性认识的三个特点#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感性认识的突出的特点是#感性认识的要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