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部典故?作者是为何人? “近之则不逊,远之2113则怨。5261”意思是和他亲近相处时4102他不懂得谦逊有礼对1653别人,别人疏远他了,他又有怨恨。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作者为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原文为: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译文:孔子说:“和那些内心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人是最难相处的,和他亲近相处时他不懂得谦逊有礼对别人,别人疏远他了,他又有怨恨。扩展资料注释:(1)小人:与君子相对。(2)养:教养。(3)孙:通”逊“,指谦逊。背景:孔子是在卫国之行后发现自己不仅被卫国君主欺骗了,还被卫国君主身边的小人仗势愚弄。孔子于是指责卫国君主听信身边小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离开卫国之后,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篇》,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参考资料:-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亲人不可太近则惹上怒,近人不可太亲则惹下怨出自哪里?亲人不可太近则惹上怒,近人不可太亲则惹下怨出自哪里?是北京邮电大学赵玉平说的吧 感觉像是增广贤文里面说的:。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这是出自哪儿的啊,是什么意思? “猝然临2113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5261—出自苏轼的《留侯4102论》意思是: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1653,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⑵。人情有所不能忍者⑶,匹夫见⑷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⑸然临⑹之而不惊,无故加⑺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⑻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扩展资料:《留侯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参考资料:留侯论(苏轼散文《留侯论》)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