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张载哲学思想 宋代哲学家张载儒学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2020-07-25知识20

朱熹的主要哲学思想? 朱熹的哲学体系以程颢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并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1、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2、理是事物的规律。3、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4、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个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扩展资料:。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的吗 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过去曾有所争论,现在则多数人,如张岱年、任继愈等同志认为是唯物论的,少数人,如侯外庐同志则认为是二元论的。认为是唯心论的,似乎不再有人了。一、说张载是唯物论者的依据 把张载列为唯物论的主要依据,是张载谈过:“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有气方有象”。一切现有、成象、可状的事物都是气构成的。只要气是物质,张载无疑就是唯物论者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名字怎样读,不知是第三还是第四声? 读作四声,zài。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宋天禧四年(1020年),张载出生于长安(今西安),青年时喜论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后辞归,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年58岁。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哪里 1、出自张载《横渠语2113录》。当代哲5261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4102渠四句”。2、解读:这四句话1653最能表达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和使命。言简意赅,境界宏远,可以说“横渠四句”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绝句,相当于精神上的坐标。不管身在何处,世界华人都对此感同身受,它具有非常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释义:“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扩展资料横渠四句对后世的影响:第一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气一元论哲学体系,开辟了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新阶段。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哲学理论高度批判佛教唯心主义的哲学家。张载哲学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中国哲学史和关中思想文化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并对11世纪后的哲学思想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横渠四句对传统。张载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张载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太虚即气”的元气本体论学说。他认为,宇宙的本体不是精神,而是物质性的太虚之气。“太虚”本义指太空,亦即空间。张载继承了这一概念,并赋予新的涵义,提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这是张载元气本体论的一个基本命题,意思是说,太虚虽然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物质存在的本来状态,是宇宙万物万象的本体。张载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张载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自然观上第一次提出关于气的比较详细的理论,建立了关于气的系统的学说。气是中国古代唯物论的基本概念。先秦道家复就已提出了“通天下一气耳”的观点。到汉代,王充创造性地提出了唯物主义元气自然论学说,后经范缜,直到制柳宗元、刘禹锡,元气自然论告一段落。到魏晋隋唐时期,玄学、佛教都提出了唯心主义本体论,以此来对抗唯物主义的元气自然论。以王弼为百代表的玄学,推崇老子的“有生于无”,极力论证“以无为本”。佛教各宗也以真如佛性或心为本。他们都力图在现象世界之外、之上、之后,去度寻找一个主宰天地万物的精神本体,把它作为宇宙的最高本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张载创立了元气本体论,认为宇宙本体不是精神,而是物质性的太虚之气。他还以此为武器,批判了道家和问佛教的唯心主义谬论,初步论证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原理。他又肯定气是运动变化的,运动答变化的根源在于气本身所包含的内在矛盾,这样又初步论证了物质与运动的内在联系。《太和篇》正体现了张载这些精湛的思想,在《正蒙》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张载的思想属于什么观点,有何局限性 张载(1020-1077),北宋大儒,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张载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肯定“气”是充塞宇宙之实体,“气”之聚散变化,形成各种事物现象,反对佛、道家关于“空”、“无”的观点。又以为“造化所成,无一物相肖者。以是知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无无阴阳者;以是知天地变化,二端而已”。“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认识到事物对立面统一的某些原理。还从人和物同受“天地之气”以生出发,强调“无一物非我”,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认为,宇宙的本原是气。他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气有聚散而无生天,气聚则有形而见形成万物,气散则无形可见化为太虚。他认为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浮与沉、升与降、动与静等矛盾的对立运动。他还把事物的矛盾变化概括为“两与一”的关系,说:“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认为两与一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有两则有一”,“若一则有两”。在认识论方面,他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的区别,见闻之知是由感觉经验得来的,德性之知是由修养获得的精神境界,进入这种境界的人就能“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张载的哲学问题,?对中国哲学感兴趣的进来。 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两种讲法:1,心性为一,心即性即理。2.心为气,性为理。

#哲学#太极#哲学研究#张载#朱熹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