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关系主体应具备能力是什么 法律关系主体的主体能力: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什么情况都可以签劳务合同? 去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莉莉篇一: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46430劳务合同的签订与争议劳务合同的签订与争议一、专题界定这一专题主要从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相区别的角度,说明了劳务关系的特点,劳动者与企业建立劳务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针对企业规避责任建立劳务合同时,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等问题。二、名词解释1.劳务合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劳务合同是指一切与提供活劳动服务(即劳务)有关的协议。狭义的劳务合同仅指一般的雇佣合同。它是确立雇主和劳务人员相互间法律关系、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职责的重要文件,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三、案例分析案例1不能用劳务合同逃避责任【案例】上海某公司以劳务工名义录用了失业人员南某,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南某根据公司的安排正常上班,公司则按该劳务工待遇按日计算工资,其他待遇比正式员工低,也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一年后,南某因病住院。开始公司尚派人去探望,一个月后,公司通知南某30天后办理终止劳务关系手续,并承诺给予南某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南某不同意,双方由此发生争议。南某认为,自己与公司已建立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根据规定,自己生病正在规定的。
劳动基准名词 劳动法学(名词解释、简答、问答和案例)三、名词解释★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管理与被管理行政的社会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一招劳动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劳动法体系:是指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劳动法学体系:是批在劳动法体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综合分析所形成的体系。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 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它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的社会劳动。公平就业:即反就业歧视,是指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不因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