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远交近攻|经营巴蜀,臣服义渠使骑兵战力质变,浅谈秦昭襄王贡献

2020-07-25新闻4

秦昭襄王是秦国自变法之后的第四任国君(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在他继位之时,秦国经历了三代变法,并且已经从秦孝公时期的衰弱转向了强盛,对山东六国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也在诸多对外战争当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说这三代人的统治都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但人们在对于秦国历代国君的评价上,除了赞叹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了变法的长远目光之外,更多的是肯定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的功勋,甚至有人说,秦昭襄王时期才是秦国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也是秦国后来能够进行统一最重要的奠基阶段。

秦昭襄王对秦国贡献巨大

更有人认为,如果秦昭襄王的时间足够,那么最终统一的将会是他,这样评价到底中不中肯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秦昭襄王到底为秦国做出了哪些贡献?他的统治又给秦国后来的统一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秦昭襄王统治时期军事成绩辉煌

秦昭襄王是一个对外关系比较强硬的君主,对于战争和军事实力的依赖程度也比较强,我们总览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的对外战争,可以发现昭襄王时期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秦国领土疆域的扩展,也主要集中在昭襄王时期。

那时秦国对山东六国都有战争发动,也都谋取过大量的土地利益;尤其是对楚国、魏国和赵国这三个国发动的战争不计其数,占领的城池多达上百座,斩首人数有数十万,可以称得上是鲸吞蚕食。这不仅是收获的土地利益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打击了秦国东进道路上的敌人,拉开了秦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差距。

秦昭襄王彻底解除楚国和赵国的威胁

在秦昭襄王即位之前,楚国和赵国这两个国家一直都是秦国最大的对手,楚国本身就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著称,广阔的领土疆域面积让楚国拥有更多的生产力,同时楚国地处南部地区,与南方诸多少数民族势力都有牵扯,可以说,楚国的存在是错综复杂的,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能够凝聚起来的军事实力和国家发展能力都非常之强,所以,历代秦国国君在对抗楚国的时候都异常的小心翼翼。

诱骗楚国六百里,攻陷楚国都城

如何打压楚国?如何拉开与楚国之间的差距?这是所有秦国人都想做到的事情,而这一目标真正实现正是在秦昭襄王统治时期;那时秦宣太后利用自己楚国人的身份诱导楚怀王结束与齐国的同盟关系,秦国称,如果楚国能够与齐国断交,那么秦国将付出六百里的土地作为报酬,楚怀王一听便欣然接受了,但当楚国与齐国断交之后,秦国却拒绝割让土地,让楚国白白蒙受了外交损失。

后来秦国又抛出橄榄枝与楚国谈判,诱导楚怀王进入秦国,但楚怀王入秦之后便被扣押,秦国以此要挟楚国割让大片领土,受到楚国拒绝之后便拒绝放楚怀王回国,甚至趁着楚国群龙无首的时段对楚国大肆进攻,占据了不少的城池,甚至还火烧了楚国先祖的坟墓,并最终打下了楚国当时的都城郢都,让楚国只能够向南迁移都城来暂时保全国家的生存。

对此,秦国并不满足,又接连几次发动对楚之战,让楚国的领土疆域一缩再缩,最终一个庞大的楚国被秦国蚕食到了一个中等国家的地步,无法再与秦国强大的实力抗衡。

长平之战、邯郸之战,两场血战彻底击垮赵国

而赵国也好不到哪去,本身赵国因为胡服骑射变法而成就的军事实力,能够与秦国相提并论,凭此赵国也成为了山东六国的抗秦主力,但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让赵国在一夜之间几乎损失了全部的军事实力,再无法与秦国相抗衡。

而后续秦国又发动了邯郸之战,直指赵国的都城,当然,邯郸之战中秦国并没有成功,但哪怕没有成功,赵国也只能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可是赵国的战后恢复能力却无法与秦国相提并论,秦国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新政再度强盛,可赵国因为畸形的国家发展体系一旦失败就再难站起来。

如此,秦国通过两场血战击垮了赵国,通过长时间的鲸吞蚕食打压了楚国,中间还穿插着对魏国和韩国的战争占领了韩魏城池数十座,甚至逼迫魏国割让了旧都安邑。由此可见,秦昭襄王时期取得的军事成就有多么辉煌。而也正是这些战果让秦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差距迅速拉开,成就了秦国一家独大的地位。

远交近攻战略影响后世的邦交政策

其实远交近攻是建立在张仪连横的基础上提出的策略,主张与秦国距离较远的国家进行交好,对距离相近的国家采取进攻手段,而正是这一政策对秦国后续的灭国之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灭国之战中,秦国对于燕国和齐国等相距较远的国家,都是采取安抚政策的,为的是避免它们对其他国家提供战略资源,降低秦国发动灭国之战的难度,事实上,如果不是太子丹设计了荆轲刺秦,想必秦国也不会在灭亡赵国之后就得燕国动手。而就算是发生了荆轲刺秦,秦国北上伐燕的战争也并没有直接将燕国消灭,由此可见,燕国并不在秦国首先进攻的目标之内。

而齐国更是,从连横到远交近攻,再到最终的灭国之战,齐国一直都是秦国需要交好的对象,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政策,让齐国远离了中原地区的纷争,对其他国家蒙受的灾难视而不见,而没有了齐国给予支援,秦国在消灭其他国家的时候显得相对轻松,所以这是一种战略性的政策应用,不仅在当时为秦国取得了较高的利益,也对后续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影响。

秦昭襄王时期的内政统治质量非常之高

曾经儒学大师荀子就游历过秦国,并且对秦昭襄王的内政统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要知道的是,秦国的统治与儒家的观点是并不一致的,甚至在某些地方与儒家的治国形式还是相违背的,可就是这样一个几乎站在秦国对立面上的儒家大师,都对秦昭襄王的统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由此可见昭襄王时期的内政统治质量有多高。

其实昭襄王时代,秦国的内政非常的清正廉洁,国家的领导阶级各司其职,对于国家发展体系的完备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昭襄王对于民生也非常的看重,像是我国著名的水利设施都江堰就是在其统治末年建立的,都江堰的建立对于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甚至对于巴蜀之地的建设都至关重要,时至今日都有很高的地位。

秦昭襄王加强巴蜀之地的经营和建设

要知道秦惠文王时代虽然将巴蜀之地纳入了秦国的版图,但并未对巴蜀之地有太多的建设和规划,而到了秦昭襄王时代,巴蜀之地正式被秦国开发利用,经济发展与原本国内的经济发展相关联,尤其是在农业经济方面。

要知道巴蜀之地是一个天然的粮仓,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农业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比较小,这对于古代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形势是有着很大好处的,所以,对于巴蜀的建设和融入让秦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强盛,而经济发展强盛才能够有建设其他方面的基础,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这个道理。

秦昭襄王灭义渠国,骑兵战斗力发生质变

虽然消灭义渠国主要出力的人并不是昭襄王,更多的是昭襄王的生母秦宣太后,但是这也确实是秦昭襄王在位时期进行的政治决策,占领了义渠国对秦国来讲不仅是收获了土地上的利益,更多的是在于养马技术的传入。

战国时代,秦国引以为傲的是骑兵的发展,而在一般的战争条件下,骑兵对抗步兵是有天然优势的,而也正是因为骑兵的发展,才能够与当时秦国名将白起的战法相辅相成,创造巨大的战争收益,所以建设骑兵是至关重要的战略。

当时义渠国人拥有独特的养马技术,他们驯养的战马战斗能力要比中原地区的马匹更加强大,耐久力更高,作战效果更好,而这样的养马技术传入中原地区之后,与中原地区原本的养马技术相结合,对于增强骑兵的战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说,消灭义渠对于秦国来讲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不仅拓宽了秦国的领土面积,增加了秦国的人口数,对于基础的农业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同时也改善了本土的养马技术,增强了骑兵的战力。

秦昭襄王时代消灭了东周

要知道东周王朝的存在是有战略意义的,其实当时的周王朝实力已经衰微到了极致,所占领的土地面积很小,国家资源也很少,但是其所拥有的代表意义却很强,消灭周王朝是对秦国实力的肯定,也是对秦国后续进行统一的目标的肯定,对山东六国形成了很大的威慑作用,周王朝被消灭之后,意味着当时的天下彻底要改朝换代了,对其他国家形成的压力可见一斑。

讨论

昭襄王的统治确实为秦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在位五十六年之久,虽然其中有四十一年的时间是他的母亲秦宣太后把持秦国的朝政,但秦宣太后的统治也是要与秦昭襄王相辅相成的,没有秦王的助益,秦宣太后恐怕也很难真正掌控秦国。

所以,秦昭襄王时期是秦国发展的一个代表时代,向南震慑了楚国,占领了楚国大片的领土疆域,让楚国只能够步步南移,国家实力不断跌落;向北击垮了赵国引以为傲的军事实力,而失去了抗秦主力赵国的支持,山东六国整体的实力迅速下降,在对抗秦国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而向东对于韩国和魏国的蚕食,也让秦国的国力不断提升,这是军事方面的成就。

而在外交方面,秦昭襄王对远交近攻政策有战略性的应用,安抚了燕国、齐国等与秦国没有直接相邻土地的国家,为秦国在后续灭国之战中的政策应用提供了借鉴;在内政方面,加强了对于巴蜀之地的控制和建设,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实力,也让秦国拥有了更加丰富的战略保障资源。

同时,他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比较看重,并且通过对一些工程的修建保证了民生状态。而在其他方面,像是对于义渠国的占领就间接地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所以说秦昭襄王统治时代是秦国实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秦国发展一个非常大的跨度,因此昭襄王时代确实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结尾

事实上,在此之后,秦国对于山东六国已经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也成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当此之时,秦国的统一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如此,人们对秦昭襄王称赞也无不可。

当然,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可能因为一代君王而彻底转变,秦国的统一,不开秦国任何一代国君的努力,秦献公的坚韧和支撑、秦孝公对于变法的远见、秦武王的南征北战,秦昭襄王的综合发展以及后来秦王嬴政的挥斥方遒,这些都是秦国在统一道路上所不可缺少的,也正是这些国君的坚持和努力,才有了后来大一统王朝的诞生。

所以,秦王朝为华夏历史的贡献是非常之大的,这是一种以民族为整体的贡献,无论后世如何发展都无法被磨灭,虽然秦王朝最终的结局并不好,它的二世而亡让它饱受诟病,但是秦国的每一任国君甚至后来的秦王子婴,他们都有被尊重的资格。

#秦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