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十年生死两茫茫 的作者是苏轼,问这句话的出处? 十年生死两苏轼茫茫小说

2020-07-25知识10

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写给谁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出自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北宋的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所以世人又称之为苏东坡。苏东坡不仅诗词写得好,在书画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诗词风格夸张,豪放自如,是豪放派的代表之一,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全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翻译为白话文的意思是:你和我生死离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着不去思念你,可是内心却无法忘记。望着千里之外的那座孤坟,竟然找不到跟你诉说内心的凄凄和悲凉。纵使我们现在相逢,你应该也不认得我了,我已经满面的红尘风霜,而且两鬓都已经白发如霜。昨夜突然又做梦回到家乡,你正在小屋的窗口梳妆打扮。你和我默默的看着对方,心里有很多话却一句都说不出来,只有那盈眶的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到在明月照耀下,长着小松树的山岗,就是我年年思念痛得要断肠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读过这首词,而且对其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那首诗,其全文是 是宋代诗人苏轼宋代大2113文学家苏轼5261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410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1653十日夜记梦》,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全诗如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译文如下: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扩展资料:作品赏析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苏轼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全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2113量,自难忘。出自北宋5261诗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4102日夜记梦》全文如下:十年生死1653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注释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孟启《本事·征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

#江城子#苏轼#王弗#明月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