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代一制度 朱元璋用了开创盛世 万历崇祯用了造成了明朝的衰亡

2020-07-25新闻34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大明王朝统治的时代。开国之初,百废待兴,为了尽快结束不间断的战争,朱元璋一方面派遣战将东征西讨,一方面制定政策,稳固后方。由于大明王朝建立在元朝腐朽统治之上,明太祖朱元璋自幼看惯了官员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给国家造成的破坏。因此,在制定的相关政策中,有一项制度朱元璋是非常看好的,同时执行的也非常到位,可以说这项制度贯穿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之中,这究竟是一项什么制度呢?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创的言官制度。读过《明史》的人或者看过明朝电视剧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为什么明朝有那么多不怕死的大臣,有些大臣竟敢当面指责皇帝的过失,而皇帝竟也无可奈何。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人是言官,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用于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作用的一群特殊群体。这些言官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大部分品秩不高,但政治地位极为突出。同时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这些言官就被赋予很大的权利,别看人家官职小,可人家权力大,官职小到知府县令大到内阁首辅,只要是你有违法犯罪的劣迹,言官照参不误,参错了还不受惩罚,这就是朱元璋赋予言官的权利。

用现在的话来理解,就是当官的犯错,言官们没有证据感觉官员犯错了,就可以直接上报朝廷,如查明属实,言官立功。如查明不实,言官搞错了,那么言官应该依法处置了吧?不,言官无罪。也就是说在大明朝,言官拥有除了皇帝之外至高无上的参奏权。朱元璋执政31年,大权独揽,所任言官也大多以崇高气节为标榜,所以终洪武(朱元璋年号)一朝,言官贡献的力量是非常积极的。可以这样说从朱元璋一直到明朝中期,言官也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

事物的发展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呈现出他的优势和劣势。制度也不例外,经过百年的发展,言官制度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张居正、万历皇帝与言官的故事了。公元1572年,明朝第十三任皇帝万历皇帝登基,当时万历皇帝朱翊钧只有十岁,所以朝政都交给内阁首辅张居正打理。张居正大权独揽,面对明王朝的积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其中自然得罪了不少人,言官中看张居正不顺眼的人也很多,结果参张居正的奏本向雪片般飘到皇帝的桌子上,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这些奏章自然逃不过张居正的法眼,于是张居正大笔一挥,该打板子的打板子,该发配的发配,剩下的言官都是听话的,这还不够,再在言官中安插几个亲信,这才结束,所以大明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张居正改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的,因为言官闭嘴了。

张居正死后,言官们被压抑的心终于得到爆发,于是,参张居正的折子那是成片成片的飞到万历皇帝的桌子上,万历皇帝正想查办张居正,于是,借坡下驴,对张居正进行了彻底的清算。皇帝满足了言官们的诉求,万历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不,还早着呢。不久,万历皇帝想立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结果话刚一说出口,言官们就跟事先商量好似得,一致反对。曾经的战友,现在的敌人,我想,这就是万历皇帝此时的心情吧。就为了立太子一事,万历皇帝与朝中大臣和言官长期斗争了多年,最后,索性不上朝,你们爱骂谁骂谁,皇帝不管了。皇帝不上朝理事,大臣见不到皇帝,言官又肆意参劾朝臣,大明朝后期可真是乌烟瘴气。

到了崇祯朝更是如此,崇祯一朝朝政都被东林党把持,言官制度依然存在,东林党成员自然是言官的主要力量,结果袁崇焕被言官的唾沫星子淹死了,和满清议和的事情破灭了,皇帝南迁也被言官一句话给否决了,最后大明王朝只能在风雨飘摇中走向灭亡。

明朝覆灭,清朝建立。这个由满族八旗子弟建立的朝代再也不需要言官了,要的只是自称为“臣”的听话的奴才,皇权至高无上,臣子听话足矣。所以整个清朝再也没有不怕死敢骂皇帝的言官了。可以这样说,言官是成全了明朝,也毁灭了明朝,毁灭了明朝也毁灭了自己呀!

#明朝#朱元璋#张居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