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能做到出将入相的人,鲜有人在,能够得以善终的更是屈指可数。二世而亡的隋朝,就有这样一个神人,他便是隋朝四大名将之首的杨素,杨素的能力非常强,隋文帝能够夺取政权,并统一天下,杨素有很大的功劳。
杨素虽然与皇族同姓,但他并不是皇族,史书记载:“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他的来头可不一般,弘农杨家是中原名门,隋朝得国之后,杨氏皇族就表示自己也是弘农杨家,相比之下,杨素绝对是正宗的弘农杨家后人,杨坚的家族就不好说了。
从汉末之后,一直到隋唐阶段,中国处在一个独特的环境里。地方的士族崛起后,开始渐渐形成一些大的门阀,像弘农杨家,兰陵萧家,都是有名的门阀。之后隋唐更是诞生了著名的七宗五姓,朝廷里面的宰相以及很多的高官,都是出自这些门阀。没有好的家族环境,几乎没办法在仕途上有什么发展的。一个好的出身,给杨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杨素靠着家族的关系,很早就在北周的朝廷里得到重用,随后他更是成为杨坚身边的得力助手。
随着权位越来越高,杨素的能力也展现出来,在北周灭齐的过程中他立下很大功劳,随后更是帮助杨坚篡权,平三总管之乱。《隋书》记载:“高祖受禅,加上柱国。”在开皇元年,杨素成为了位高权重的人,此时他过于得意,居然意外说出了自己有一天要当天子这类的话,这让他被隋文帝罢免。
可在开皇七年,杨素立马又被隋文帝提用,派遣他与高熲等人一起负责平陈的事情,杨素南下灭陈,随后北破突厥,立下了无数的功勋。因此他不仅在朝中担任要职,还得到皇帝绝对宠信,和杨素有关的人,都能得到皇帝的提拔,他们家里甚至门童总管这类的人,也能因他而受到恩惠。
可隋文帝不是一个善茬,杨素这样的功臣,在朝中打压异己,有着立国大功,越是像他这样的人,在朝中就越危险,杨素却一直都能得到隋文帝的重用,并且没有被隋文帝惩罚。隋文帝那可是一位能当堂就杀掉功勋大将的人,猜忌到这个份上,杨素能一直活下去,已经是个奇迹,更不用说他还参与两次夺位的斗争。把权臣做到这个份上,他就已经是极致了,他到底是靠什么,能一直得到皇帝的信任,始终能保证自己的权势呢?
一、超强的政治嗅觉
杨素站队的能力堪称一绝,从北周一直到隋,连续多次皇位的争夺,杨素都站对了。他很早就看到杨坚的能力,在杨坚最需要的时候及时投靠,随后他又看出杨广的野心,当时以杨广的能力,根本没办法在朝中夺位,只有得到杨素这样权臣的支持,杨广才有可能上位。杨素再度做出选择,没有支持太子,选择支持杨广上位,这就让他有了更多的权势。
不过,杨素这次选择,也可能是间接救了他一命,杨坚晚年猜忌心里非常重,很多朝中大臣都被他杀掉,杨素可是曾经意外说出过自己要做天子的人,再加上他在朝中的权势与功劳,肯定会被杨坚处理。可他提前动手,协助杨广把杨坚给除掉,这也让杨坚提前失去权势,没办法对杨素动手,他提前看到了这点,因此能早早把杨坚解决掉,先发制人确实很管用。
《隋书》:“太子谋之于素,素矫诏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又令张衡侍疾。上以此日崩,由是颇有异论。”
二、能力超群
杨素的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这个人嫉妒心一样很重,在朝中与隋文帝一起,害死了像史万岁这类的名将,还有不少人也都死在了他们的手上。他这么做,除了谋私以外,也帮助隋文帝稳定了政权。隋朝刚刚立国,无论是内政还是军事,都有太多的地方需要仰仗杨素,他在关陇门阀里面的地位很高,随意动了他,隋朝就会触动自己的统治阶层。事实证明隋文帝没做错,后来杨广登基,他对于杨素的功劳就很忌惮,采用一些方法,间接逼死了杨素。
在杨素死后,很快隋朝爆发了著名的杨玄感起兵,此人就是杨素的儿子,以他为代表的关陇门阀中,不少人都参加了这次起义,这是真正触动到了隋朝的统治根基,关陇门阀不再继续支持隋朝,这就给李唐带来了机会。杨素的问题还是由于隋朝的先天不足,隋建立在北周之上,它能成立确实很令人惊讶,后世评价隋文帝得国,都认为历史上能像他这样,如此简单就夺取国家政权的人,确实是没有几个。
快速得国,就存在着一个隐患,隋朝的统治根基并不稳固,他们需要有足够大的权势,才能让自己的统治变得更稳固,杨坚属于和关陇门阀合作,这才建立了国,隋朝便必须要大量启用来自关陇门阀的这些人。杨素作为里面的代表,他的能力能让隋朝变得更稳定,他与背后的家族在朝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因此皇帝不能轻易除掉他,否则皇位都有可能不保。
三、性格缺陷
以杨素的功劳,他在历史上本应该有更好的评价,可后世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并不好,这是因为杨素与其他权臣不太一样,他这个人好权,也喜好杀戮,杨素在治军与治国的时候,都非常注重法令,他的这种理念,与隋文帝正好就合拍,隋文帝治国用法过于严苛,无论是大臣还是民众,几乎都不能犯错,杨素是他这种理念最好的执行者,能在朝中协助他推行国策。可杨素这么做,就容易让自己受到记恨,他做官得罪太多的人,这样的人就不容易在朝中拉帮结派,威胁到皇权。
总得来看,杨素的能力不比历代名相名将要差,只是他太过于注重个人的利益,谈不上对国家有什么忠诚,这也是那个时代很多人的特点,从北魏一直到隋唐,朝代更迭太频繁,就是由于以杨素为主的这帮人,非常容易转变立场,怎么做对自己的利益更大,他们就会做出符合利益的选择,因此这些人很难称为忠臣。
参考文献《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