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堪称中国纸币之父,出身高贵的他,为何仕途屡遭不顺?

2020-07-25新闻9

我们在中学历史上学过:我国最早的纸币名叫交子,出现于北宋初年的四川。交子最初只是富商的存款凭证,是经过政府整合、统一管理后才开始具备纸币的职能。

而在南宋,出现了一种叫会子的纸币。它的信誉则要更加扎实,其流通范围一度遍及南宋全境。而会子的发行、管理则全靠一位叫钱端礼的人,他对纸币的运作有很多值得后世借鉴的地方。

一、出身高贵

成书于宋代的《百家姓》中头一句便是“赵钱孙李”,说明“钱”姓在宋朝是很有社会地位的。钱端礼便不能免俗,他是吴越王钱俶的六世孙,荣国公钱忱之子。

钱端礼

除了这点就完了吗?不。

钱端礼的奶奶是宋仁宗的长公主,他的女儿又是宋孝宗嫡长子的皇妃,等于他与皇帝还是儿女亲家,这样的出身自然能让仕途一帆风顺。别人需要寒窗苦读才能谋得一官半职,他成年后就靠祖上的荫恩做了官。

他先在明州(治今浙江宁波)任通判,政绩很出色。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听说钱通判非常有能力,就调任到临安(当时的南宋首都)当市长。

之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钱端礼升任户部侍郎,在这个位置上他创造了流通南宋全境的合法货币——会子,其事迹堪称中国的“纸币之父”。

二、南宋的纸币

与交子那“商人的存款凭证”不同,会子是商人向官府缴纳的货款。在宋代,盐、茶、香、矾等都是官府垄断买卖,负责经营的机构叫都茶厂,商人只属于下游的批发商。

每年南宋所有商人向政府缴纳用于购买上述物品的钱财大约在一千万贯左右。这个数额可代表着成百上千吨重的铜钱银两,莫说运输,就是保存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会子

钱端礼巧妙地将发行“会子”纸币的机构挂靠在都茶厂的旗下,这样一来“会子”就成为替代金、银、铜钱交易的货币了。

我们在中学政治课上学过,纸币只是一个货币符号而已,本身没有任何价值。但“会子”依靠每年一千万贯的钱财作为价值担保,保证了自身流通和支付的能力。

只是在都茶厂进行大宗货物买卖就可以了吗?钱端礼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还在临安设立会子兑换的机构,民间每兑换1贯铜钱,需要额外缴纳10文的手续费(制造会子的成本费用);但是想将会子换回铜钱,手续费则变成了20文。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子的流通。

当然,老百姓是不会随意将手中的铜钱转化成纸币的,尤其是北宋时期的交子出现大幅贬值,随后迅速退出历史舞台。为了能让会子被更多人认可,钱端礼奏请皇帝,宣布出家为僧的必须使用会子。

在这里就需要补充一个知识,古代的僧人并不是把头一剃就跳出红尘了。出家人也有专门的“身份证”,叫做度牒。宋代的度牒是需要花钱买,价格在几百贯左右。尤其是南宋,颁发度牒成为了财政收入的一大来源。

度牒

通过种种政策,会子成为在南宋境内广泛流通的纸质货币。为了防止纸币贬值滥发,钱端礼发明了两项堪称革命性的政策:

一则是严格规定面值,宋高宗时期会子只有3个面值,分别是1贯、2贯、3贯。要知道南宋的1两白银只能兑2贯铜钱而已,这样保证了会子的基本价值。到了宋孝宗朝,皇帝将面值缩小为1贯、500文、300文和200文,更是保证了会子的身价。

铜钱

二则是严格控制流通。随着每年逐渐增多的会子数量,南宋政府还要对会子进行半强制性的回收。最严厉的时期,市面上流通的会子不到五百万贯,白银的存储量因此暴增了数百万两。

暴增的白银必然导致自身价格下跌,会子反而升值了。一度造成,南宋百姓不要白银争要纸币的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奇观。

不过遗憾的是,会子与自己的前辈交子一样,最后都倒在战争的脚下。交子本被规范运营,但由于西夏战事导致数量超发,最后迅速贬值。会子的命运也是类似,钱端礼一直以交子的命运警戒自己,配合宋孝宗严格管控会子的流通。

后来蒙宋战争爆发,为了筹措军费,会子的数量也开始超发。顶峰时,会子发行数量超过了标准的33倍,因而造成会子沦入交子同样的境地。

三、多舛的命运

作为经济大家,钱端礼自然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在对金的态度上,他一直是坚定的主和派。恰巧宋孝宗刚登基时锐意进取想要收复中原。

君臣双方爆发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被皇帝所喜的钱端礼仕途上自然不再顺利。直到宋金战事不顺,受到挫折的宋孝宗开始转变态度,先是让钱端礼任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后来又升任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

宋孝宗

参知政事在宋代相当于副宰相,当时朝廷并无宰相,所以钱端礼企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宰相。

这时,殿中御史唐尧封站出来反对说:“皇帝的亲家不可以成为宰相,会造成外戚专权。”

宋孝宗解释:“提拔钱端礼是出于公心,没有私情”。为了减少阻碍,唐尧封明升暗降被调任太常少卿。

本以为障碍扫除,这时吏部侍郎陈俊卿又站出来说:“您是出于公心,后代子孙也能如此公正吗?外戚成为宰相的事例不可开。”

钱端礼对陈俊卿说:“我当宰相那是两宫(皇上宋孝宗和太上皇宋高宗)点头认可的,你就别为难我了。”

但陈俊卿不理会,坚持向宋孝宗谏言,并且以《宝训》中的内容为依据。《宝训》是宋代独创的君王教科书,里边记录着宋朝已故皇帝的嘉言善行,用作对后世帝王的规范。

宋孝宗在祖宗的言行面前只能“就范”,放弃了提拔钱端礼的念头,而后者也是睚眦必报,找了个机会将陈俊卿贬到建宁府(今福建建瓯)当知府去了。

由此可见,钱端礼虽然有当宰相的条件,但是没有宰相的度量。一旦成为宰相,会不会是南宋的又一个权臣奸相也不好说。

公元1165年,钱端礼的女婿被立为太子,钱端礼为了避嫌只能辞职。谁也不会想到,其引以为傲的出身会成为仕途上最大的障碍。

作者:我方团队特邀作者侃大山

参考资料:《中国纸币史》、《宋孝宗——宋帝列传》、《宋朝果然很有料》

#辽宋夏金#纸币#会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