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国外对儿童自我价值感的研究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自爱,自尊的人。

2020-07-25知识21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从何而来? 武志红在他的文章中写道“我们很容易认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高,是因为这个人够优秀,即他有很多优点和成就。一个人自我价值感低,是因为他的缺点与不足。这是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其实,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尽管外在条件看起来很优秀,但他就是自卑。这是因为,自我价值感的高低,尽管与外在的条件有些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源自获得的爱的多少。不管一个人外在条件多么出色,只要他曾有严重的爱的缺失,那么他一定会严重自卑。相反,不管一个人看似多么平常,只要他曾有充分的爱,那么他就会非常自信。看上去,自卑似乎是因为某方面的缺陷或缺点,但实质上,这是对自己不能获得爱的忧虑。并且,自我价值感的形成,有一个关键期,就是1岁前。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在她的力作《克服焦虑》中写道:我们认为,对6个月内的婴儿就必须表现出爱和关注,这样婴儿才会感觉舒适并且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孩子因太少受到关注而不安吵闹的时候,亲近对象总是不能适当地给以抚慰,那么就会削弱孩子最初的信心,而这种信心正是形成足够稳定的自我价值感的基础。对于这个观点,有一个例证。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连环炸弹杀手泰迪·卡辛克斯基,6个月大时因病住院,期间没有。过程取向的批评为什么不会影响儿童的自我价值感? 由于过程取向的批评表扬关注儿童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不是针对儿童自身,那么,即使是过程取向的批评也不会影响儿童的自我价值感,因为过程取向的批评不是否定儿童的整体自我。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从何而来? 精神母乳相对婴儿,犹如生物的雨露。对人这一高级生物,精神母乳便是人性格健全的基因,是人精神生命的雨露。探索神经症患者的人格,发现上述“关键词”所指的自我存在,他们是严重缺乏的。这不能不说,他们自我的丧失,是源自弱小生命时短缺了精神母乳,就像干旱中的幼苗,不知其命运会咋样,但心灵一定是饥渴地期盼雨露。所谓“没长大”的种种幼稚表现,是人的情感自我停滞在了幼时,但那不是我们常说的“不想长大”,而是“缺奶”的症候。那么,人早期若短缺精神母乳,他吸纳的是什么呢?幼儿的经历真能决定人的自我、人的命运吗?俗语“从小看大3岁知老”已强调了心理学“童年决定论”的正确。稍作解释:0-3岁的幼儿,没有逻辑思维也没有语言能力,全凭感觉“复制”那时所触目的印象。那时通过触和目,体验到怎样的客体形象,会深深刻在人的感觉记忆里。那些感觉印象也成了自己无法选择的“自我形象”。因此,对人的成长来说,那时抚养人的话语内容不要紧(因不可能记住你说过什么),而非语言的情感链接和情感态度至关重要(因记得你的善恶形象)。精神分析的研究认为,童年自体客体的失落,是心理阴影的根源,失落的客体是留在主体的无意识中。结果自我认同了失落的客体。

#早期教育#亲子成长#育儿#自我价值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