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水墨的试验性语言 水墨画的发展历程

2021-04-03知识4

实验水墨的关注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几位当时激进的抽象水墨艺术家将“实验水墨”作为自己的一面旗帜,向坚守中国画传统笔墨规范和造型法则的传统水墨艺术公开“叫板”以来,时间已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八、九年。虽然迄今为止,相对于传统型的水墨画家和从事前卫艺术活动的艺术家而言,集聚在这面旗帜下的艺术家人数仍然寥寥可数,但“实验水墨”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版图的一块组成部分,却是有目共睹的、不以某些胸襟狭窄或别有用心之批评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尽管从事“实验水墨”创作的艺术家人数相当有限,就像今天真正潜心研究传统水墨艺术、真正守望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家人数有限一样,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实验水墨”的出现所带来的中国当代水墨画领域前所未有的变化却是人们始料所未及的。首先是由于它的出现使中国当代水墨画坛真正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艺术格局,成为一个能保持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具有创造性活力的有序的现代水墨艺术系统。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说过,这里想要强调的只是:时间再一次证明了相反相成的道理,看似与传统悖逆的“实验水墨”不仅仍在传统之中,而且是使传统重新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验水墨”的另一成就是这些年来它为我们提供。

求问当代水墨发展的可能性还有哪些? 当代水墨自出现之初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争议不断。但究其根本是将其作为一个画种和文化问题来看待还是仅仅将其作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是大家讨论的终点,有观点认为应将其作为媒介,彻底地摒弃传统水墨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方法,甚至力图颠覆传统水墨得以维系的整个文化与审美结构。另外一种强调还是要在传统水墨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方法内进行开拓,双方各执一词,很难说谁对谁错,那么在这二元对立之外是否存在着一种新的可能呢?作为“实验”的水墨艺术现代水墨、实验水墨、表现水墨、都市水墨、观念水墨、抽象水墨、当代水墨等等,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与水墨相关的概念非常多,由于立足点不同,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有较大的差异,很难进行一个界定,在中国艺术始史中从来没有一个画种像“水墨”这样存在这样大的争议和关注度,如果把五四的新文化运动作为一个分界点的话,之前的水墨艺术还在传统文人画的系统内运作,而之后的水墨艺术渐行渐远走到了一个更加多远和开放的新高度。在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比如林风眠、徐悲鸿等,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性就是西方游学的背景,反映在创作中就是林风眠借鉴民间艺术和西方立体主义提供了一种造型方案,徐悲鸿以西方。

王敬恒的人物评价 王敬恒画山水,不止于摹仿,也不求之于写生。它们没有临摹之作对古人的谨守重复,无写生之作对自然形态的摹写拘泥。画面有一股发自山川林木的鲜活之气,蓬蓬勃勃,苍苍郁郁,令人神怡。这源于画家对山水造化的感应和生命意识的宣泄,也与画家淡泊功利,寂寞自处的心境有极大关系。当代的山水作品,有为“好看好卖”而画,有为“形式探索”而画,有为“风格创造”而画,各有各的道理与价值,但它们都对山水画的本体意义有所忽视:山水就是山水,就要有山川自然之气,有山水固有的生命魂魄,以及人对它的体悟。当代山水画或者掺杂了过多的世俗因素,或者被当作某种视觉语言实验的载体,反而不把山水自身看得很重要了,这不正常。王敬恒的山水技巧或可挑剔,但它相对纯粹,有鲜活的生命,这在当下,是十分可贵的。(郎绍君)我怀着无比尊崇敬佩之意来解读王老先生的作品。王老是一位对传统文化精神心领神会的画家,并且能把感受幻化的大自然通过传统文化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心领神会。他的山水画虽然结构茂密,郁郁苍苍,近似明清和黄宾虹的山水图式,但深入地看,他不拘泥古法,横涂竖抹,纵横恣肆,充分发挥出书写的自由性。那满幅跳跃的墨点墨线,松活灵动的浓淡铺陈。

#水墨的试验性语言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