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毗婆沙论》的一点疑问? 色等非欲。胜义欲者。谓于彼爱然经颂说。彼是欲者是欲具故。又如于退具立以退名。如契经说。有五因缘令时…
佛教中的“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何出处,谢谢! 五蕴—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23802.html六根—http://baike.baidu.com/view/632.htm 六尘—。
佛家对于缘分的解释 【缘起】(一)梵语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2623961prati^tya-samut=pa^da,巴利语paticca-samuppa^=da 之意译。音译钵剌底帝夜参牟播头。一切诸法(有为法),皆因种种条件(即因缘)和合而成立,此理称为缘起。即任何事物皆因各种条件之互相依存而有变化(无常),为佛陀对于现象界各种生起消灭之原因、条件,所证悟之法则,如阿含经典多处所阐明之十二支缘起,谓‘无明’为‘行’之缘,‘行’为‘识’之缘,乃至‘生’为‘老死’之缘,‘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以明示生死相续之理,同时亦由‘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之理,断除无明,以证涅盘。此缘起之理乃佛陀成道之证悟,为佛教之基本原理。盖佛陀对印度诸外道所主张‘个我’及诸法具有实在之自性等论点,均予否定之,而谓万有皆系相互依存,非有独立之自性,以此解释世界、社会、人生及各种精神现象产生之根源,建立特殊之人生观与世界观,成为佛教异于其他宗教、哲学、思想之最大特征。据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四载,佛陀为摄受众机,所施设之缘起法有一缘起、二缘起、三缘起、四缘起,乃至十一缘起、十二缘起等数种之多。其中,一缘起系指一切之有为法总名为缘起者;二缘起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