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道德经》第一章的“观妙”、“观徼”分别是什么意思?其中的“徼”字如何解释? 水之道德之端

2021-04-03知识2

2、梁启超:“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 现代意义上的道德的建成,必须使得个体既是道德生活的直接参与者,又是道德生活的直接受益者。因为只有如此,道德对个体而言才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才会成为个体自觉的和自然。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孟子荀子殊途同归孟子和荀子,都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人性问题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孟子主张人性善,是性善论的典型代表;荀子主张人性恶,是性恶论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人性思想虽然是对立的,但其目的取向却是一致的,即都主张加强后天的道德教育,以不断完善人自身.孟子认为,人性是先天的.他指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在孟子看来,人身上的仁义礼智等,不是由别人给予的,而是本身固有的,只不过没有认真思考过罢了.他还指出“尧舜,性者也”.(《孟子?尽心上》)尧舜之所以能实行仁义,不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因为他们的本性就是如此.荀子指出:“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荀子也认为人的本性是先天的.这是孟子和荀子在人性问题上的一个共同点.前提的一致并未导致结论的统一.关于什么是人性,孟子和荀子却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孟子反对把人生而就有的食、色之本能当作人的本性,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本性.荀子则认为人的仁义礼智等道德行为。

党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和品行 讲道德、有品行,是做人之本,更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注重道德修养,追求高尚情操,重视家风建设,养成共产党人的。

#水之道德之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