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克孜尔石窟伎乐飞天图 克孜尔第38窟为何有“乐队窟

2020-07-25知识4

关于莫高窟”飞天”的资料 敦煌飞天飞天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现将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和时代特点概述如下:一、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 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敦煌俗乐中舞蹈形象包括什么供养伎乐出行舞伎飞天礼佛舞伎 敦煌舞作为2113一种崭新的舞蹈样式,诞生于52611979年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它使得敦煌壁4102画中的舞蹈活灵活1653现地走向观众,为世界所瞩目。敦煌舞具有浓厚的丝路文化特色。内容以莫高窟壁画素材为原型,再现了丝绸之路各民族的舞姿、服饰与音乐。其直接来源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大量古代舞蹈姿态,它是当代舞蹈艺术家们根据对古代敦煌壁画舞姿的研究和受敦煌乐舞壁画的灵感启发,“复活”和创作出来的一个新舞种。扩展资料:敦煌舞谱主要由曲名、序词和表示舞蹈动作、节奏以及舞蹈与歌唱关联的字组 3部分组成。舞谱中的曲名有〔南乡子〕、〔凤归云〕、〔遐方远〕、〔双燕子〕、〔浣溪沙〕、〔蓦山溪〕等,大都是当时流行的曲词名称。序词主要说明该曲舞的节拍、节奏、段落、起止转换等。字组则由令、送、舞、据、奇、摇、头、约、拽、请、与、等字组合而成,每曲 2段、4段、8段不等。以 4段居多,每段12字、14字、16字、22字不等,表示的节拍也不相同。由于国内外研究者对令、送、据、等字的含义以及节拍的计算至今未能有一致的解释,因此对敦煌舞谱的研究还处在初探索的阶段。参考资料来源:-敦煌舞谱参考资料来源:-敦煌舞姿克孜尔第38窟为何有“乐队窟\ 克孜尔第38窟的主室画大幅说法图,表现了释迦教化说法的种种场面。它的两侧壁画的上方顶端都有一列半身伎乐菩萨,每列六组,每组两身。每 两身伎乐菩萨位于一圆拱形龛内,。克孜尔石窟群壁画中的佛像是怎样刻画的? 一壁之中的佛像,多分成3组或5组,各成单元。每单元内容大体相同:佛居中,左右听法诸菩萨、比丘、婆罗门、伎乐。由于《说法图》的佛座两侧,常有女子交脚而坐,双掌相合作听法状,姿态十分优美,故名为闻法菩萨。《说法图》中的舞蹈菩萨,仅着臂环或脚镯一类的饰品,此外便是用以助舞的绸带了。其娇美的舞姿栩栩如生。佛经中把天国描述成为一方净土,这是一个幻想的奇丽世界,这个世界鸟语花香,歌舞升平,充满了博爱、幸福。所以在龟兹石窟中,不论是说法图、因缘故事,还是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其他内容的画面中,常有乐舞菩萨、飞天、天宫伎乐或是单一或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如克孜尔第八窟中的《舞师女作比丘尼》,画面表现舞师女在佛面前歌舞,仅有披帛饰身,显示出婀娜的身姿。她左手托起,右手弯肘呈下推状,双脚交叉,出胯扭腰,非常诱人。这幅画与被誉为“舞神”的第101窟裸女相对照,画中裸女的形态舞姿几乎无异,其中,不同的是前者头部微侧,目视右方,如同动作协调、舞姿优美的双人舞。在第175窟《五趣轮回图》中,画的是一舞女舞姿优美,动作强烈,较高跨度的跳跃,从画面上看其跳跃向右方,但头部却回转,顾盼左面交足而坐、怀抱箜篌、双手作节拍状与。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有什么特色? 从公元220年曹丕以魏代汉,至公元589年隋朝杨坚统一南北,这段时期史称 魏晋南北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化 大交汇的时代。随着。龙门石窟里的佛头像,大部分都是烂的,是谁破坏的?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称为我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建于北魏时期,据说一个历时400多年的工程,现如今是我国古碑刻最为集中的地方。龙门石窟不仅因其灿烂的文化史为大家所熟知,其山水风景也是一绝,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但是,让人遗憾而心痛的是,龙门石窟内有600到700尊佛像都没有佛头,那么为什么佛头会没了?佛像是佛之形像,有雕塑像、画像(绘像)二种,然而通常仅雕塑像称佛像,画像则称图像。印度古代认为雕画佛像乃是冒渎神圣之事,故古雕刻,仅止于以佛法、菩提树、佛足迹等标记象征佛。但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雕塑佛像开始盛行。佛像亲切、庄严,表现了慈祥、优美、宁静的审美情调。但是,作为佛像最精彩的部分,佛首也往往是文物盗窃分子的首选目标,这些没有佛头的佛像,可以确认是遭到过人为盗割流失。那么这些被盗割的佛首又去了哪里呢?这里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164万余件中国文物散落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国文物学会还有一份统计数据,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约有1000万件之多…这是一个多么沉甸甸的数字。在《举起手来-追击阿多丸》中,在不得不炸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