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欧洲中世纪的曹操

2020-07-25新闻1

比中国的曹操晚500多年,欧洲也出现了自己的“曹操”——查理.马特,他俩有不少相似之处,都功勋卓著,但,后者的成就要远大于前者。查理.马特是西欧历史的奠基人之一,受到后人的无限追思与敬仰。

他俩的出生有些相似:中国的曹操是汉朝末年一位宦官的养子,而查理.马特则是法兰克宫相赫斯塔尔·丕平的私生子。看来出生正统与否并不重要,内含的基因、后天的努力和机会运气才是正道。

和中国的曹操类似——曹操是主动收容落难的汉献帝成“挟天子”之威,查理则是“子承父业”,当上法兰克宫相,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是在737年国王死后,成为帝国真正唯一的统治者,但终其一生也没有为自己加冕国王的桂冠。

查理·马特

曹操之所以在群雄割据的北方乱世,战胜多个敌手,甚至是比自己强得多的敌手,得益于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他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改革,任用贤良猛将,稳定了社会,增加了产出,丰盈了国库,强健了军队。

查理·马特在715年继任宫相时,面临的也是一个混乱和颓势的法兰克国。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他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主要做了两件极有成效的富国强兵的事:实施采邑制;组建新型的罗马兵团。

采邑制是一种有条件的土地占有制,接受采邑(封地)的豪绅显贵,必须提供自备马匹武器的骑兵,上下之间结成封主与附庸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要宣誓为封主效忠,随时应召为封主作战。如果附庸不履行臣属职责就要收回采邑。

采邑制的广泛实行,对法兰克王国正在发展的封建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它加速了封建化过程,较好地稳定了社会秩序,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建立了和平环境。其次,采邑制的实行巩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由此形成的骑士制度,是法兰克国军事力量的重要基石。

在军事上,查理.马以采邑制为基础,特仿古罗马军团建立了一支自由农民组成强大的重装步兵,并似中国的曹操一样招揽了一些杰出的将领,据此先后击败各地割据势力和地方贵族的叛乱,逐渐重新统一了法兰克王国。

查理·马特最大的军事成就,莫过于促使他获得“铁锤查理”美誉的那场战役。在732年,阿拉伯人越过比利牛斯山并大举入侵法兰克。在布置重装步兵阻击强悍的阿拉伯骑兵时,查理命令一位侯爵率骑兵突袭了阿拉伯骑兵后方的辎重营地。

是不是很像曹操在官渡之战时,面对强敌袁绍,屡屡挫败对方的打击,最终巧施妙计突袭袁绍后方的粮草库的战术行为。

曹操

这个后方大营不仅充满军需粮草,还摆满了阿拉伯骑兵个人沿途的劫掠品。当噩耗传来,勇猛善战的阿拉伯骑兵大惊,再也无心恋战,不少人迅即回撤。查理顺势率军掩杀,溃不成军的阿拉伯人只有逃命的份,以致其赫赫有名的主帅拉赫曼也成了法军刀下鬼。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普瓦提埃战役,世界文明史发展的关键节点。

通过此役,“铁锤”查理率领的法军遏制住了伊斯兰文化,在这个时期对西欧,乃至整个欧洲的蚕食的企图,使得欧洲能够在基督教文化的滋养下,继续孕育着现代文明的萌芽,直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后,再次出现两种文明决战的节点。

就两个人杰的伟业来说,曹操不仅生前无法望查理之项背,而且,就为子孙后代传承所夯基石的角度,前者也无法企及后者。

查理生前遏制了异教徒的蚕食和同化,基本统一了西欧,同时,也稳固了家族的世袭之路,没有略过类似司马懿这类“野心家”,并且,在自己的后辈里孕育出了一个更加声名显赫的查理曼大帝,领导着一个神圣的罗马帝国。

8世纪后半期,在查理.马特的孙子查理曼时代,这位帝王受到了罗马教皇的的极度青睐,法兰克王国被带上了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光环,它的版图空前广阔:东起易北河、西至大西洋沿岸、北濒北海、南临地中海,几乎占有了整个西欧大陆。

不过,在文学造诣上,查理.马特显然无法和曹操相提并论,后者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