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什么意思? 正觉的意2113思指真正之觉悟。又5261作正解、等觉、等正觉、正等正觉、正等觉4102、正尽觉。梵语1653samyak-sam。bodhi,巴利语。释尊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觉悟,缘起之法,证得解脱。长阿含卷二游行经(大一·一五下):‘佛昔于郁鞞罗尼连禅水边,阿游波尼俱律树下,初成正觉。又于华严宗所判之五教中,释尊之初成正觉,在‘小乘教’系指释迦生身之实成,在‘始教’则指八相化身之示现,在‘终教’则谓十地行满之报身,在‘顿教’则称法身之初成,在‘圆教’乃意味遍满因陀罗网无边世界念念初初之成正觉。扩展资料:佛法的修学,一定要证到阿罗汉果;‘阿罗汉’,‘菩萨’实质上与现代教育制度的学位名称相同,例如大学毕业,授给您一个学士学位,在佛陀教育里面的学位就叫做‘阿罗汉’,‘阿罗汉’是学位的名称,因为您已经真正证得正觉,正觉就是您对宇宙人生,思想,见解,行持,绝对是正确的,正如三皈所说的‘正而不邪’,‘觉而不迷’,‘净而不染’,这时就得到正觉的果位,尊称为阿罗汉。再升一级是‘正等正觉’,等于佛而不是真正成佛,比佛差一级,由此可知正等正觉虽然觉悟没错,但跟佛还是不能相等,正觉是小乘,正等正觉是大乘。大乘学位的名称是。
佛教讲的正心正知正念正觉是什么意思? 正念,又名“2113谛意”。正念是如实忆念诸法之性相5261,令不忘失4102。即是依四圣谛理,顺念、遍念、忆念1653、念诸道品。若以四念处为例,即是忆念观照“身、受、心、法”的自相及共相,以对治净、乐、常、我的四种颠倒,由四念虑而生起念根、念力、念觉支。身念处观自相是观自身相不净。其共相则是观自身是苦、空、非常、非我,以对治身净的颠倒想。受念处观自相是观自己欣求乐受,结果却生苦受。其共相则观自己所受是苦、空、非常、非我相,以之对治乐受的颠倒想。心念处观自相是观自己能求之心不住。观其共相是观不住之心,是苦、空、非常、非我,以之对治心是恒常的颠倒想。法念处观自相是观一切法,皆为因缘所生,无有自性,即成观法无我。观其共相是观一切法,无非是苦、空、非常、非我,以对治把一切法执之为我的颠倒想。正念,是与无漏慧相应的,故又名为“谛意”。事实上,八正道虽然是三十七道品中的第七科,但是它最完备,也可以独立运作,因为它涵盖了前面的六个科目。释迦牟尼佛教导弟子们修行时,最基本的佛法就是“四圣谛”与“八正道”,而八正道中的第一项“正见”,即为四圣谛。因此,八正道里有理论、有方法,也有平常生活实践之准则,以及。
正知、正行、正念是什么意思? 正确的知识,正确的行为,正确的念想,指人要坐得正,行的端
有没什么经一看无上正等正觉就不退转的啊?念啊弥陀佛可以吧。 从理上讲,这样的经文非常多,《阿弥陀经》《妙法莲华经》《僧伽吒经》都有明确的说明,建议你去看经文!有电子版的!特别是阿弥陀经强调了,持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圣号及诸佛名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不退转。原文是这样的:“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一切须以佛经为准!南无阿弥陀佛!愿佛保佑你!
白起为什么要坑杀40万赵军? 燕赵之士也是骁勇善战的!赵国的四十万降卒,也是赵国的主力军!放,肯定会卷土重来。即使不卷土重来,有朝一日秦国再攻打赵国,这四十万军队也是秦国的巨大的障碍!杀了这四十万降卒!赵国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把这四十万降卒改造。让他们进行生产劳动,创造价值!这个是不现实的!因为在当时的条件,是不可能有那么样的设施和人员去管理这么多的战俘的!更别说去创造价值了。如果这四十万降卒暴动。那么秦国的损失将是巨大的,甚至可能亡国!所以,主要的条件不允许,这四十万青壮年成了赵国的陪葬品!这笔账应该算在当时赵国的统治阶层身上!
索达吉堪布讲的正知正念主要是什么意思? “念”,在汉语中有“惦记”的含义,作名词用的时候指“想法、念头”。在唯识中它是五十一个心所中的五种别境心所之一。“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把已领受的境界,藏于心内,明记不忘,由此能生起定的作用。而“正念”,则意味着与善法的相应作意。“知”,在汉语中其含义为“明了、了解”,指认识事理的能力。《集异门论》二卷六页云:正知云何?答:若依出离远离善法,于法拣择,极拣择,最极拣择,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谓正知。隆莲所译的《广解》有甲曹杰注云:“无忘善所缘相之正念,及观察三门时非时之正知。
“正知、正行、正念”是什么意思? 正知指符合佛教教2113义的认识,5261没有败坏戒律的作用,是一个4102佛教名词。与之相反的是不正知,意思是败1653坏了戒律。正行,是指规范人们的行为,确立行事的准则。也是北京土话,调皮,没正经的意思。行,读\"形。正念的意思,就是觉照,同时它也意味着深入地观察。正念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觉察(On Purpose)、活在当下(In the Present Moment)及不做判断(Nonjudgementally)”。是意识不在虚拟的思维世界里发散、徘徊,而是专注于现实的事物。扩展资料:正念,最早的文献出处,来自佛教《四念住经》,它在二千六百年前被佛陀第一次正式介绍,是原始佛教中最核心的禅法。有时正念也被称为“观禅”或“内观禅”(Vipassanā)。正念在产生后,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被广泛传授,它在传承中因为地区和文化的原因逐渐演化为正念禅、禅、大手印等多种形式,但本质是相当一致的。正念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被介绍到西方,为心理学界所注意,由乔﹒卡巴金等学者介绍和科学研究,渐渐改良和整合为当代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概念和技术之一(mindfulness),并因此诞生了正念减压疗法(MBSR)、辩证行为疗法(DBT)、接受实现疗法(ACT)、正念认知。
正知与正念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要有正知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