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的意思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zd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内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容,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不耻下问)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读书的方2113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5261到、心到4102。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1653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此句出自《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这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什么意思 共1 一、译文: 刚读到这本经典,不可又羡慕另一本经典;这个进度尚未完成,不要又进入 另一个进度。二、《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是什么意思 是《弟子规》中的句子。意思2113是:读书5261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4102、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1653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读书法的历史同书籍一样悠久,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法。但古人的“头悬梁、锥刺股”显然已不适应现今的社会,我们需要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高效率读书法。一般读书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他人组织的,通过读书来教学;另一种是自发的读书。通过文字来吸收知识、培养能力,被认为是训练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现今知识就像饮水一样重要,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企业的员工一旦正式投入工作后,很难有时间和心境静下来读书。扩展资料:《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
什么意思方读此?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的意思是,正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要心系那本书,这本书还没读完(的时候),不要拿起那本书来读。慕,向往,心里想着,心里挂念。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