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你的下一台电脑,是选微软的"它"还是苹果的iPad?

2020-07-25新闻14

苹果在iPad Pro的广告里说:“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除了那些苹果死忠粉,其他的电脑用户应该都离不开Windows系统,尤其是重度依赖Office三件套的文案狗。微软可不玩粉丝经济,向来都是靠占有量巨大的Windows系统生态让用户产生黏性。

相比苹果,微软对于平板的生产力探索早就开始了,极果君长期以来都对微软的二合一产品很好奇,为了凑齐微软”全家桶“,最新的入门级平板——Surface Go2和最新的屏幕可插拔电脑——Surface Book3。到底香不香呢,来看看极果君的超详细体验吧。

Surface Go2值得校园用户试试

这个系列发布至今的八年间,Surface也根据不同的人群定位,推出了不同的衍生系列。其中极果君买的两台设备中最便宜的这台是Surface Go2,从充满童趣的广告里也能看出,它定位的是中小学生的学习和课外活动场景。极果君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偶尔摸一摸机房里那些键盘泛着油光的486台式机,都觉得是奢侈,时代真的变了。

怀旧的事情不多说了,直接来看这家伙的真面目:Surface Go2的包装风格简约、干净,总之和iPad系列很像。有趣的是,就连“不带键盘”这一点也照搬了iPad,这些大佬们没有一个不抠门的。希望以后有其他公司的新品把配件送全了,打打他们的脸。几千块钱的机器都买了,咱难道还差这键盘钱不是吗。

开箱!拿出机器,再配上自己另外买的键盘,为了让全家桶趋近完美,鼠标我也选了波比红配色。对了这个矮小的铁定对大手用户不友好的鼠标叫做Surface Mobile Mouse,只能蓝牙连接,不带USB接收器,要是没配蓝牙的台式机用户买了就歇菜了。提升围绕这支笔展开

有一说一,这只手写笔的颜值还是足够高的。整体像是一只精致的中性笔,能够看出在设计上微软想极力摆脱“铅笔”的形象,毕竟人家叫Surface Pen,苹果笔则叫做“Apple Pencil”。

在整个圆柱体笔身的一侧做成了平面,方便握持的同时也能通过磁吸附着在平板边缘,对于Surface Go和高端的Surface Book都适用。这一点值得表扬,抠门的苹果可是在iPad Pro系列才设计了磁吸,iPad Air用户就自求多福吧。

触控笔的笔头自带阻尼设计,再也不怕在不贴膜的屏幕上奋笔疾书时不小心打滑啦。这一代Surface Pen配备了4096级压感,书写出的墨迹非常自然,比粗细一致的中性笔更像笔,极果君觉得这种体验更像小时候学写字时用的硬笔书法。

说起书法,看来只有广告里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能在Surface上进行美轮美奂的创作了。普通的手残用户还是只配用来打打草稿,记记笔记。在书写文字的时候,触控笔的顶端居然可以像铅笔一样当作橡皮擦。

这种体验是真正打动极果君了,更加智能的是,虚拟橡皮区域会随着擦除的速度而增大。也就是擦得越快,它擦得越多,爱了爱了。

看到这里,小朋友你是否想问为什么不给Surface Go测测性能,跑个分之类的。但是,实在是没必要,微软给它配备的处理器是一颗奔腾4425Y,内存也只有可怜的4G。勉强跑一跑office三件套已经快榨干它的极限了。想升级到8G还得加不少钱,只要钱加到位,你甚至能配LTE模块。

做工精致 配色优雅

开机后,什么小娜语音助手、是否要加入Windows体验计划无时不刻地在考验耐心。等待进入桌面的过程中,体验了一把键盘,没想打还挺好用的。键程比iPad键盘还要再长一点,而且回弹力度十分干脆。好像瞬间不讨厌码字了?触控板摸起来也很顺滑,对了,鼠标是真的难用,和iMac自带的Magic Mouse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这个键盘还兼具了保护盖的功能,合上盖之后,整部机器一下子高级了起来...其实只是因为键盘后盖采用了“欧缔兰”的材质。虽然不会沾染指纹,维持了暂时的颜值,不过用久了想必有很多汗渍吧,尤其是这大夏天的,那画面太美不敢多想...

机身的边框和后盖一体性很强,都是摸上去很细腻的磨砂金属材质,比Mac的铝合金外盒要更加“温和”,没有那么冰手。把支架打开,平板就能立起来了。最大能开合到接近170度,虽然不能实现完全放平,不过也足够把屏幕展示给你对面的人看了。

这种机身自带支架的设计,一开始极果君还觉得很有用,等拿到户外,尤其是坐地铁这种场合,发现双腿区域根本放不下展开的平板,哪怕在星巴克里拿出来用,桌子深度不够也不行。这时候还是觉得传统的笔记本形态香啊。

Surface Book3: 设计很巧妙 做工不含糊

Surface Go2确实是弱鸡,小学生用来上网课也就勉强够用,多开几个网页,再装点游戏就不行了。至于想要获得完整笔记本体验的用户,微软也推出了Surface Laptop系列,Surface Book更像是“实验”,如今已经升级到了第三代。不信你看这Surface Book3的广告,明显比之前的高级很多,一看就是用来给科研工作者用的,生产力肯定直接拉满。

还是那句话,只要钱加到位,你就能拥有这台屏幕可拆卸的真 二合一笔记本电脑,单单从两者的包装盒就能看出:Surface Book3是个大块头,毕竟有更大的空间放高端CPU了,相比性能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了吧。

掀开屏幕,看着熟悉的棱角分明的机身和银白色的铝合金外壳,我还以为自己开箱的是台Macbook Pro,直到发现键盘上的Windows快捷键。

不过令Surface Book3保持颜值的是:键帽材质和触感十分接近机身外壳,和整个C面的其他区域也融为一体。触摸板面积虽然比不上Mac,不过手感一流,不像中低端Windows笔记本那样生涩。

屏幕和机身相连的部分采用了铰链设计,相比转轴,虽然整机的一体性上去了,不过合上盖子后,靠近铰链的一端机身较厚,导致整个笔记本呈现出一个楔形。本以为这是好端端的一个便携本,没想到放进背包的时候居然带来了麻烦。

时光回溯到八年前,2012年6月,微软在旧金山发布了首个Surface产品——Surface RT。相比一般的笔记本电脑,它采用的是笔记本+平板二合一的形态。当时的iPad还没有配备Smart Keyboard,即使选配了第三方的键盘,也没有合适的手写笔,所以“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一点也不夸张。当然能够使用完整的Windows平台更是Surface给办公人群带来的福音。

Surface Book最大的特点,就是屏幕可以拆下来当平板用,这和“为平板装上键盘就成了笔记本”正好是反过来的思路。这样的设计也意味着使用Surface Book3的用户多数场景下是作为传统笔记本形态,当需要向对方展示内容,或者手写的时候,就能优雅地拆下来。

不过极果君一定要提示大家的是,这块屏幕不支持热插拔,因为机身里装有一块GTX 1650 Max-Q显卡,显卡与屏幕的数据传输全靠机身上的这三个接口,长得有点像主板上的PCIE插槽。需要分离屏幕前需要先按下键盘右上角快捷键,像移除移动硬盘一样等待提示后才能拔,否则要是烧毁了显卡或者别的东西,微软可不一定保修哦。

Surface Book3的屏幕很奇怪,出于放置主板、CPU和电池的关系,屏幕部分和机身一样厚,而且还为散热预留了通风口,绕着屏幕边框足足有一整圈。即便如此,轻度使用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屏幕发烫。所以不建议把它拆下来当做平板拿着用了,除非是冬天...

机身左侧配有两个USB3.0接口,以及一个全尺寸SD卡槽,这点对于摄影工作者十分有必要。右侧配有Type-C和磁吸充电接口,要知道果粉们最爱的MagSafe在苹果笔记本产品线上已经消失很久了。另外Type-C接口也支持充电,意味着出门时不必带原装充电器,真是太人性了。

极果君找了半天没发现3.5mm耳机插孔在哪儿,本以为微软取消了,没想到耳机孔藏在了屏幕边缘。也难怪这样设计,否则平板状态下就没法接入耳机了。可是,笔记本状态下,耳机线高高得插在屏幕边缘的样子真的很笨拙。配置尚可 32G内存尤其给力

Surface Book3好看倒是好看,好不好用还要另说。先聊聊它的性能,CPU采用的是10代英特尔i7-1065G7。然而在Cinebench中的得分仅仅有920分,排名也惨不忍睹,让人当场懵逼,应该是过低的功耗设置极大限制了这颗芯片的性能释放。

在3D Mark中的表现还算凑合,6399分的成绩也对得起这颗缩水版的GTX 1650。不过友商这个价位的产品都上2060以上的显卡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台笔记本配备了高达32G的内存,不过极果君觉得搭配这样的CPU稍有点用力过猛了。

上游戏看看表现吧。在极果君最爱的"Apex英雄"中,在1080p分辨率,中低特效的设置下,帧数始终在30帧徘徊。

把分辨率下调到1280X720后,终于到了60帧了,终于能“愉快”地玩耍了。玩到这里,其他游戏极果君也不打算测了,因为我已经气得把Steam之类游戏平台都卸载了。

在痛苦地进行了三十分钟游戏后,放在键盘上的左手居然没感觉发热,难道这是在看游戏视频?想了想,原来这家伙的CPU在屏幕部分,所以机身发热量很小。摸了摸屏幕,果然很烫。用热感仪测试了,发现屏幕达到了45度,而键盘部分最高温度仅仅有40度。

至于机器顶盖,由于是金属覆盖的缘故,比玻璃屏幕面板还要烫一些,达到了48.5度。玩游戏时整机功耗高,CPU和显卡无法全力运行,温度高点就高点吧。可是在平板模式下,几乎也是同样的温度,这就让人无法忍受了,谁也不想被烫成铁板熊掌。

惊喜很多 遗憾也不少

极果君这趟Surface之旅体验下来,发现的很多小细节让人惊喜,小毛病也让人失望。影响体验的关键还在于硬件设计和Windows系统内容的体验兼容问题。比如设计精良的触控笔缺乏丰富的应用支持,比如3000X2000的高分辨率显示器缩放优化不好导致的字体过小。这一切都像是硬件升级得太猛,而应用跟不上造成的结果。积少成多,最终限制了生产力的发挥。

这趟微软全家通之旅虽然让极果君享受了体验上的人性化和设计上的品质感,不过实在是不划算,忘了说了,这台Suface Book3价格19488,加上Surface Go2的3988,波比红键盘盖的968,波比红鼠标的529和波比红触控笔的708,这趟微软信仰之旅一共花了21181元。要是去隔壁苹果家,差不多刚好够买Macbook Pro13+iPad Pro。

在触控笔提供的生产力这个问题上,iPad逐渐修成正果,Surface无法让人满意的原因,在极果君看来并不是“跟手性、精准度、压感”这些问题,而是在于Windows平台的天然特性:大量操作依赖右键,这时候在平板模式下如果使用触控笔就会大大增加工作量,直接用手指又会挡住屏幕。

不可否认Surface系列设计的初衷,是想在轻度办公场景下开拓出新的产品形态,在这个Windows电脑设计疲软的时代,软件厂商带头这样做是好事。奈何几代Surface都叫好不叫座,但愿“后浪”厂商们能一浪更比一浪强吧。也希望微软把触控体验优化好,让人早日实现广告里这样优雅的操作。

#平板电脑#windows系统#微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