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听 “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说的是啥意思?

2021-03-27知识1

百度安全验证

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什么意思)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就是说不文明、不道德的、不美的东西,不看、不听、不说、不做,包括电视上那些嚎头的,丑陋的,颓废的音乐,图画都不要看,包括XX的那些凶恶,牺牲人性的思维话语,斗争的.

“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说的是啥意思? 出自《论语~颜回》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应该是这样的就是不符合礼法的东西不要看,不符合立法的话不要听,不符合立法的话不要说,不符合立礼法的事不要做这个东西不好说 太杂了而且古代的理发和现在有很大不同OK 不再回答了礼法的可以去看看《礼记》

如何评价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如何评价本书的意义?书中的理念过时了吗?之前写的一篇读书笔记,供参考。一.核心概念释义 1.礼俗社会:没有具体目标,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

“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容己之心容人”的出处 这是孔子学说的一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23333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麽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的翻译 完整句子:颜渊2113问仁。子曰:“克5261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4102归仁焉。为仁由1653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释义: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任,孔子说:“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扩展资料: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来源于《论语》的第十二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孔子关于仁的主要解释,孔子用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篇文章里关于任的论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克己,第二方面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既定的规矩。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参考资料:-颜渊问仁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听 “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说的是啥意思?

君子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什么意思 意思: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6303733,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出自:《论语·颜渊篇》作者:佚名节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扩展资料文章提及成语:1、克己复礼[kè jǐ fù lǐ]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出 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

\ 非礼勿视孔子的《论语》卷六 颜渊第十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意思是: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什么是「礼」?

有三个猴子,一个捂嘴,一个捂耳,一个捂眼。他们叫什么名字? 不看 不听 不说三不猴 三不猴的造型就是由三只猴面组成的竖形图案。三只猴子呈半蹲姿势,模样憨态可掬:第一只用手捂着耳朵,第二只用手捂住嘴巴,第三只用手蒙着眼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