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太阳核心温度只有1500万度,远达不到1亿度的温度环境,为什么还能发生核聚变? 核聚变的核心

2021-03-27知识1

伽马射线是如何产生

核聚变是由氢原子聚变成氦原子,那氦原子会不会在某种条件下聚变成更重的原子? 会,太阳在氢聚变完成后就会进行氦聚变,但是质量不够无法进行下一步的碳聚变。比太阳大的恒星可以继续聚变,但是理论上到铁就是极限了,铁元素聚变是吸能的。

太阳核心温度只有1500万度,远达不到1亿度的温度环境,为什么还能发生核聚变? 核聚变的核心

太阳核心温度只有1500万度,远达不到1亿度的温度环境,为什么还能发生核聚变? 太阳发光发热来自核心的核聚变,其实太阳的核聚变与人类制造的氢弹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太阳的核聚变并不像人类制造的氢弹那样猛烈,而是非常温和的。事实上太阳核聚变释放能量的效率甚至比人体辐射热量的效率还要低,只不过太阳质量和体积非常巨大,所以才能向太空中释放超乎想象的能量。根据经典力学计算,像太阳这样的大型天体要想稳定进行核聚变,至少需要上百亿度的高温,显然这个温度远远超过了太阳核心温度1500万度,那么为何太阳仍旧能进行稳定的核聚变呢?简单来讲,太阳质量实在太大了!但深层原因在于量子力学中的量子隧穿效应。太阳核心的高温高压,让原子外部的电子完全分离,太阳核心的物质状态其实是等离子态。而原子核带正电,强力的作用距离又非常短,原子核会因为库伦力相互排斥,所以想要两个原子核融合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按照经典力学思维,只要给物体加热,原子核动能增大,就可以克服库仑力发生融合,但根据经典力学计算这至少需要上百亿度才可以。但根据量子力学中的量子隧穿效应,远不需要百亿度的温度就可以让原子核融合。按照量子力学诠释,微观粒子具有不确定性,有一定概率穿越经典物理中无法穿越的势垒,只不过这种概率非常小。但由于太阳。

太阳是围绕什么在转? 太阳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2113公转。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5261,占有太阳系总体质4102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1653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3?千克(地球的330000倍)。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扩展资料:太阳是在大约45.7亿年前在一个坍缩的氢分子云内形成。太阳形成的时间以两种方法测量:太阳目前在主序带上的年龄,使用恒星演化和太初核合成的电脑模型确认,大约就是45.7亿年。这与放射性定年法得到的太阳最古老的物质是45.67亿年非常的吻合。太阳在其主序的演化阶段已经到了中年期,在这个阶段的核聚变是在核心将氢聚变成氦。每秒中有超过400万吨的物质在太阳的核心转化成能量,产生中微子和太阳辐射。以这个速率,到目前为止,太阳大约转化了100个地球质量的物质成为能量,太阳。

恒星死亡时,为什么是先膨胀后爆炸最后塌缩 恒星的膨胀并不是在临近死亡时才开始的。恒星从主序星阶段就在持续膨胀,只是在临近死亡时会加速膨胀。如太阳,太阳刚刚诞生时,只有现在太阳的87%左右大。经过50亿年的时间,太阳已经在变大了。当恒星中的氢原子核聚变为氦原子核的核聚变反应基本停止后,恒星会继续在引力作用下收缩,同时内部因密度增大而升温,会引发氦聚变为碳的反应,此时,恒星中心密度非常高,但高密度物质集中的范围会变小。由万有引力定律得知,引力与距离成平方反比,所以,虽然此时的恒星总质量基本没有变,但因为许多质量都集中到恒星的核心部位了,引力源的半径减小,所以对外围物质的吸引力下降了,所以外围气态物质就向外扩,就表现为恒星的膨胀。这也是恒星越是演化到晚期时,膨胀就越快的原因。小质量恒星(如太阳)到这一步,核聚变反应就结束了,以碳为主的核心会进一步收缩,体积会更小。到此时,恒星外围气态物质已经膨胀到很大了。然后,气态物质会渐渐消散到宇宙空间中,露出中央的高温恒星核,就是白矮星。等到白矮星逐渐冷却到不发光时,就是黑矮星了。小质量恒星的一生就此结束。会坍缩并爆炸的都是大质量恒星(质量是太阳质量的7倍以上)。在这样的大质量恒星中,核聚变。

#核聚变的燃料#核聚变的优点#核聚变的歌曲#核聚变的温度要达到多少度以上#核聚变的元素有哪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