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导线接头的抗拉强度必须与原导线的抗拉强度相同吗 最大切应力屈服判据

2020-07-25知识6

材料力学中材料力学中断裂和破坏的区别 材料力学的强度准则是基于无裂纹体的断裂失效判据,如脆性材料的最大拉应力准则、材料的最大切应力准则,莫尔圆判断屈服等;对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断裂失效判据是基于带裂纹。材料力学四大强度准则是什么? 四大强度准则理论: 1、最大 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 脆性断裂 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许用应力与极限应力的关系是? 恩…就像是在高速公路是飞驰的汽车汽车的极速和限速一样极速取决与汽车本身性能 限速处于安全考虑导线接头的抗拉强度必须与原导线的抗拉强度相同吗 不相同,导线的连接接头机械强度不应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90%。抗拉强度即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抗拉强度与屈服的关系 σ(应力)的高低取决于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在屈服强度一定时,应变硬化指数越大,σb(抗拉强度)也越高。抗拉强度指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材料经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横向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扩展资料实际意义:1、由于σb(抗拉强度)代表实际机件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且σb易于测定,重现性好,所以是工程上金属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标志之一,广泛用作产品规格说明或质量控制指标。2、对脆性金属材料而言,一旦拉伸力达到最大值,材料便迅速断裂了,所以σb就是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用于产品设计,其许用应力便以σb为判据。3、抗拉强度σb与布氏硬度HBW、疲劳极限之间有一定的经验关系。参考资料:-抗拉强度钢筋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怎么算?带公式。 屈服强度:72.5*1000N/(162π/4mm2)=360.77 MPa抗拉强度:108*1000N/(162π/4mm2)=537.4MPa延伸率:(96-80)/80=20%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抗拉强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计算公式为:σ=Fb/So式中:Fb-试样5261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4102,N(牛顿);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试样在1653拉伸过程中,材料经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横向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称为抗拉强度或者强度极限(σb),单位为N/(MPa)。它表示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抗拉强度(Rm)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单位:N/(单位面积承受的公斤力)扩展资料:抗拉强度的实际意义1)σb标志韧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承载能力,但这种承载能力仅限于光滑试样单向拉伸的受载条件,而且韧性材料的σb不能作为设计参数,因为σb对应的应变远非实际使用中所要达到的。如果材料承受复杂的应力状态,则σb就不代表材料的实际有用强度。由于σ。钢材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屈服条件是由( )决定的。 塑性力学中判断物体处于弹性状态还是处于塑性状态的判据,是物体中一点在由弹性状态转变到塑性状态时各应力分量的组合所应满足的条件。单向应力状态的屈服条件由屈服极限。请问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有什么区别? 1、能力不同2113抗拉强度是抵抗最大5261变形的能力,屈服强度是抵抗起始变4102形的能力。2、获取形式不同抗拉1653强度是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屈服强度是通过对金属材料施压来获得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3、意义不同抗拉强度的意义:σb标志韧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承载能力,但这种承载能力仅限于光滑试样单向拉伸的受载条件,而且韧性材料的σb不能作为设计参数,因为σb对应的应变远非实际使用中所要达到的。如果材料承受复杂的应力状态,则σb就不代表材料的实际有用强度。由于σb代表实际机件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且σb易于测定,重现性好,所以是工程上金属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标志之一,广泛用作产品规格说明或质量控制指标。屈服强度的意义:屈服强度不仅有直接的使用意义,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学行为和工艺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强度增高,对应力腐蚀和氢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强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强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参考资料:-屈服强度参考资料:-抗拉强度原发布者:lefenging屈服准则屈服准则:又称屈服条件或塑性条件,是判断材料从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的判据。不同应力状态下,变形体某点进入塑性状态并使塑性变形继续进行,各应力分量与材料性能之间必须符合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屈服准则。金属材料最常用的两个屈服准则—屈雷斯加屈服准则和密塞斯屈服准则。理想塑性材料的屈服准则一、屈服准则的概念屈服准则:在多向应力作用下,变形体进入塑性状态并使塑性变形继续进行,各应力分量与材料性能之间必须符合一定关系时,这种关系称为屈服准则。意义:屈服准则是材料质点发生屈服而进入塑性状态(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的判据,也称为塑性条件。对于单向拉伸或压缩的质点,可以直接用屈服应力σs来判断。屈服准则一般可表示为或f(σij)=Cf(σ1?σ2,2?σ3,3?σ1)=Cσσ二、屈雷斯加(H.Tresca)屈服准则Tresca屈服准则:当变形体或质点中的最大切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材料就发生屈服。或者说,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时,其最大切应力是一个不变的定值,该定值只取决于材料在变形条件下的性质,而与应力状态无关。所以Tresca屈服准则又称为最大切应力不变条件。当σ1>;σ2>;σ3时,则最大切应力σσσσ1?σ32=C式中:常数C。

#金属材料#抗拉强度#屈服极限#材料力学#应力状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