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在合适的时间,遇见心爱之人,并相守一生,是多么让人幸福。国家一级演员濮存昕,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人。
他是王扶林导演《三国演义》里的孙策,是《我爱我家》里的阿文,是《蓝风筝》里的林少龙。今年已经67岁的濮存昕,与妻子携手共同走过四十多载。
如今,妻子年过六旬依然端庄优雅,女儿漂亮还是总裁,在浮华的娱乐圈,濮存昕做到了40多年洁身自好,零绯闻!夫妻俩的感情好到让人羡慕。
结婚生子
1953年的7月,濮存昕出生在北京东城区,他从小家境就很好,父亲苏名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导演,母亲是银行职工。濮存昕从小就喜爱艺术表演,在学校每逢有文艺演出,都会主动参加。
时间长了,他在学校成了文艺骨干,老师同学都认识他。高中毕业后,他入伍黑龙江省东北建设兵团。到1977年,回到北京,考上空政话剧院,成为一名文艺兵。从事他所爱的文艺事业。
在空政话剧院的这段时期,濮存昕和他的妻子宛萍相遇、相知、相爱。宛萍和濮存昕的家庭背景很像,都出生于书香世家,她13岁就进入了空政话剧院,在同龄人还戴着红领巾的时候,宛萍就已穿上了军装,这在当时算是最光荣的事情。
因工作类别不同,二人虽在一个单位,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互相不认识。直到一次联欢会,二人一见钟情,和濮存昕一样,宛萍也喜爱读书。有着类似的家庭背景,又有着共同的爱河,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很快就成了男女朋友。
因宛萍在空政话剧院工作时间长,所以在当时已经是营级干部了。同时她还是话剧团的台柱子,每次的舞蹈演出都担任领舞或者独舞。而濮存昕此时只是一个小战士,在舞台上,只能演匪兵甲、匪兵乙。
在讲究级别的部队,他们二人可以说是身份悬殊。二人在一起的事情被单位的人知道后,招来了不少人的嘲笑。但宛萍十分欣赏濮存昕的能写会画的能力,她相信待以时日,爱看书的濮存昕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濮存昕也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他不会因二人的身份而自卑,更加不惧流言。因此,二人很快就结婚了。婚后他们就居住在团里的筒子楼里。第二年,濮存昕的女儿濮方就在这里出生了。
事业有成
与宛萍结婚后,濮存昕转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这可以说是他事业的转折点,从此他正式进入话剧行业,成为了一名专业演员。他凭借着在《最后的贵族》、《李白》等话剧里的精彩表演,演技被观众所认可,知名度也大大提高。后来,逐渐开始参与影视业的拍摄。
2005年,他因参与《一轮明月》而被提名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同年获华表奖最佳男演员奖。后又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配角,2014年,提名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
玉树临风又才华横溢的濮存昕成为了许多人的梦中情人。面对娱乐圈的各种诱惑,濮存昕与妻子一直保存着平淡的幸福生活。
宛萍每年过生日都会收到濮存昕送的花,平日里只要濮存昕有时间,也一定会陪宛萍逛街买衣服。40多年来,濮存昕真正做到了零绯闻。
宛萍和濮存昕都热心公益,常一起参加慈善捐款活动。濮存昕是我国第一位"预防艾滋病宣传员",无偿献血也是濮存昕每年都要参与的公益活动。
2002年,濮存昕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这一切离不开妻子宛萍背后的支持。如今的宛萍已年过六旬,很少化妆修饰自己,她笑称这是因为丈夫喜爱她的素颜。但婚姻美满,为人善良,使她的气质沉淀得更加端庄优雅。
家有明珠
他们的女儿濮方,如今也已成人,从小就在父母宠爱下长大的她继承了父母的优越样貌,年轻漂亮。在一次滑雪中,有缘结识了滑雪运动员韩金凯。
二人于2012年成婚。在婚礼当天,濮存昕送给女儿一套灭火器,笑称能用这套灭火器,让两人"灭灭火"。
他用这个象征性的礼物,将自己成婚几十年来,夫妻恩爱的秘诀告诉了女儿和女婿:成婚以后不要为一点点小事而生气,夫妻二人都要替对方考虑,各退一步,常"灭灭火",才能感情和顺。
濮方没有随父亲和外公一样进入演艺圈,留学回来的她选择了自主创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对此,濮存昕认为,只要女儿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事业,他就为她开心,并不一定要子承父业。
虽然在事业上,濮方没有受父亲影响,但从小看父亲参加公益活动,耳濡目染之下,她也和父母一样善良,并希望能用自己的善良来帮助更多人。
2010年她成立了北京悦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公司。公司通常会通过一些大型文艺活动来推动慈善的发展,号召更多的企业一起加入慈善事业,共同帮助社会进步。
如今,濮方事业有成,她的公司通过公益慈善,实现了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从而帮助了更多人。濮方年纪轻轻就是总裁,如今身价已超过父亲。
网友也称赞她"人美心善",更羡慕濮存昕有如此优秀的女儿。濮方和濮存昕也被称为娱乐圈的模范父女。
濮存昕经过大半生的努力,早已事业有成。他和妻子依旧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夫妻俩生活幸福。女儿濮方也在2014年诞下一个千金。如今一家三代人,共享天伦之乐。
虽然慢慢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但年老的濮存昕并没有离开自己所爱的舞台,他依然在话剧团里工作,将自己所学通通教授给一群热爱表演的年轻人,有时也会兴起,参与话剧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