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有机物的极性大小? 己烷、异辛烷、甲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乙酸、丙酮、乙腈、异丙醇、甲醇、水。它们的极性依次增强。一般来说,对于烷烃,支链结构越多,极性越强;对于卤代烃,卤原子越多极性越强;对于酸、酮、醇等,一般来说是醚基大于羰基大于醇基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有机物与水的相溶性来判断,一般来说相溶性越好极性越强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判断依据是看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极性分子的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重合,非极性分子的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重合.如:丙酮的分子构型呈平面的三角型,其中氧原子和另外两个碳原.
二氯甲烷和石油醚哪个极性大 看下面的极性表,石油醚的2113极性已经很5261小了,60-90的石油4102醚和30-60的石油醚的极性相等,估计90-120的石油醚也差不多。比他1653极性小的就只有环己烷了。环已烷:-0.2石油醚(Ⅰ类,30~60℃)、石油醚(Ⅱ类,60~90℃)、正已烷:0.0甲苯:2.4二甲苯:2.5苯:2.7二氯甲烷:3.1异丙醇:3.9正丁醇:3.9四氢呋喃:4.0氯仿:4.1乙醇:4.3乙酸乙酯:4.4甲醇:5.1丙酮:5.1乙腈:5.8乙酸:6.0水:10.2
如何判断溶剂极性的大小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看有机物的结构是否对称,若对称基本上成非极性的,分子的极性(永久烷极)是由其中正、负电荷的“重心”是否重合所引起的。下面具体介绍一下:1、烯烃中,乙烯分子无极性,丙烯分子,1—丁烯分子均不以双键对称,μ分别为0.336D、0.34D。2—丁烷,顺—2—丁烯的μ=0.33D,反—2—丁烯的偶极矩为零,即仅以C=C对称的反式烯烃分子偶极矩为零(当分子中C原子数≥6时,由于C-CO键旋转,产生不同的构象,有可能引起μ的变化),含奇数碳原子的烯径不可能以C=C绝对对称,故分子均有极性;2、炔烃中,乙炔、2—丁炔中C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分子以C—C对称,无极性,但丙炔、1—丁炔分子不对称,其极性较大,μ分别为0.78D和0.80D;3、芳香烃中,苯无极性,甲苯、乙苯有极性,μ分别为0.36D、0.59D;二甲苯中除对一二甲苯外的另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子不对称,为极性分子,显而易见,三甲苯中之间一三甲苯分子的μ为零,联苯、萘的分子也无极性。拓展资料:部分溶剂极性大小的顺序:水(最大)>;甲酰胺>;三氟乙酸>;DMSO>;乙腈>;DMF>;六甲基磷酰胺>;甲醇>;乙醇>;乙酸>;异丙醇>;吡啶>;四甲基乙二胺>;丙酮>;三乙胺>;正丁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甲酸甲酯>;三丁胺>;甲乙酮>;乙酸乙酯>;。
常见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
常见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 水(H2O)>甲醇2113(MeOH)>乙醇5261(EtOH)>丙酮(Me2CO)>正丁醇(n-BuOH)>乙酸乙酯(EtOAc)>乙醚(Et2O)>氯仿(CHCl3)>苯(C6H6)>四氯化碳(CCl4)>正己4102烷≈石油醚(Pet.et)。其中甲1653醇、乙醇和丙酮三种溶剂能与水互溶,正丁醇是所有与水不相容(分层)的有机溶剂中极性最大的,常用于萃取苷类成分。氯仿是唯一比重比水重的溶剂。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苯∶氯仿(1+1)→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拓展资料:水不具有任何药理与毒理作用,且廉价易得。所以水是最常用的和最为人体所耐受的极性溶剂。水能与乙醇、甘油、丙二醇及其他极性溶剂以任意比例混合。水能溶解无机盐以及糖、蛋白质等多种极性有机物。液体制剂用水。
常见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 水 10.2 甲醇6.6 甲苯2.4 氯仿4.4 乙酸乙酯4.30 丙酮5.4 乙二醇6.9 石油醚0.01 二氯甲烷 3.4 还有一些,打上来太麻烦,若需要的话给我发邮件吧,我传给你zay1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