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跑步脚底疼,是何缘故?

2020-07-25新闻7

原标题:跑步脚底疼,是何缘故?

“跑步时,每前进一英里(约1600米),脚跟就要着地1500次,而脚步总共受力高达60吨!”

这组之前在微博上广为流传的数据让不少人咋舌。10%的人一生中曾遭受过足跟痛,“足底筋膜炎”便是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

西医观点

现代医学认为,当足底筋膜承受了超过其生理限度的作用力时,这种反复长期的超负荷将诱发炎症,形成退变、纤维化,导致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经常穿高跟鞋的女性也是足底筋膜炎的高发人群。除了久站、不合理的按摩等,运动也可能会引起足底筋膜炎。

长距离的走路、跑步、爬山、逛商场等,都有导致足底筋膜炎的隐患。另外,高弓足、平底足、跟骨外翻等也是足底筋膜炎的诱因,还有一些老年人患有滑囊炎、关节病变等都可能引发足底筋膜炎。

不过,足底筋膜炎是可以治好以及预防的。如果在足底出现神经瘤,保守治疗可能会延误最佳时机,建议还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

同样需要手术的还有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筋膜炎损伤,只能通过手术来进行修补。 对于足底筋膜炎的疼痛的缓解方面,止痛药物及物理治疗可以用来改善脚跟疼痛,物理治疗包括超音波、电疗等。

频繁注射止痛药虽然能够在短期内缓解疼痛,但注射次数过于频繁会导致足底筋膜容易撕裂或断裂的后遗症。

建议应避免对足底进行过大的刺激,穿的鞋子底不能太薄,鞋跟最好在3厘米左右,老年人选择松软的休闲鞋。

建议选择鞋内有脚心部凸起的结构,后跟部柔软性较高,具有减震效果。足底筋膜炎患者最主要的康复治疗是休息,减少前足的活动如跳跃与跑步较能够改善症状。

需要站立工作者则应尽量避免长期站立与行走。另外,建议每晚用热水泡脚,以增加血液循环。一旦发现长时间的足底或足跟疼痛,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观点

中医学认为,筋膜炎的发生机理是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湿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导致局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其主要表现。

急性伤者多有外伤史,如行走时足部突然踩着坚硬物或下楼时不小心足跟着地过猛。

慢性损伤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较男性多发,起病缓慢,可有数年病史,典型症状是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站立行走时,逐渐出现足底及足心的疼痛,不敢行走或跛行,检查可有整个足底筋膜的压痛,以足跟骨内侧处及前足底明显,足趾、踝关节在被动扳向足背时疼痛和压痛更明显。

治疗方法:

冰敷:这一点很多患者被误导而用热敷,结果是症状越来越重,正确的做法是毛巾包裹冰块敷于足跟和足底处,每天2次,每次20分钟。

体疗:牵拉练习拉长跟腱和足底筋膜以提高疼痛的阈值,具体做法是屈膝放松跟腱,将前足扳向足背使足底筋膜紧张,持续30秒,反复进行5分钟,每天两次。

中药外洗:药用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海桐皮15克、丹参10克、五加皮15克、木瓜15克、怀牛膝15克、茯苓皮20克、红花15克、川芎15克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先熏后泡洗足部,每日两次。也可以外敷一些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温经散寒作用的膏药。

针灸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宜养血舒筋,活血止痛。选用阿是、昆仑、仆参、太溪、水泉、然谷等穴,用毫针刺施以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重用艾条温和灸,每次30分钟。

最后小编嘱咐各位跑友,千万不要以为足底,足跟痛并不是什么大病,只是脚部太过劳累,休息一下就会好。

多数情况就是患者对病情,没有充分重视,长期下来才形成慢性炎症,最后导致要进行手术治疗,这就得不偿失了。

内容源自新浪体育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分享跑友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跑步#足底#缘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