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马家窑遗址被发现,出土了一个三联杯

2020-07-25新闻6

考古专家们曾在马家窑文化遗址中,找到了一个奇特的“三联杯”,不过有趣的是,没有一位专家能够揭开三联杯的使用之谜,它似乎本身并不具备实用功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24年时,一位瑞典籍的地质学家兼考古专家组成考古队,来到甘肃临洮马家窑村附近,对该处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考察,并发现了当地存在一处远古文化遗址。通过细致的考察,瑞典籍考古专家确定,该遗址与仰韶文化遗址相仿,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从属关系,因其出土于马家窑村,故此该遗址也被定名为“马家窑文化遗址”。

1944年至1945年间,我国著名考古专家夏鼐先生来到甘肃,对马家窑文化遗址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地发掘,并找到了许多内涵丰富、造型精美的远古文物。这些文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等,它们不仅反应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为后世考古专家研究仰韶文化,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物资料。

学者夏鼐指出,马家窑文化遗址中的陶器器物类型,多为罐、盆、钵、瓶、勺等,但是诸如商周时期最流行的鼎类器物却几乎没有,表明此时该器物还并未出现,验证了其年代较早,至少具有4500年的历史。马家窑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更是样式独特,它们棱角分明、比例均衡、线条流畅,同时大多为红泥陶质,质地十分坚硬。

马家窑文化遗址中的彩陶杯,很有特点,具体分为两个类型,一为单杯;二为双杯。马家窑文化遗址中的单杯,多采用泥质红陶捏塑,具体表现为敞口、扁弧沿绘弦纹、斜直腹绘黑色弦纹和网点纹状、具有扁弧形单环耳,存在圜底以及圈足外侈。马家窑文化遗址中的双杯,多出土于甘肃省广河县境内,属于齐家文化中的典型器物。

该种类型的陶杯分布于甘肃省兰州一带、东至陕西宝鸡,西至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年代为距今4183—3630年左右。马家窑文化遗址双杯,采用了泥质橙黄陶捏塑技法,表现在口外侈,略弧长颈,鼓腹,两杯相通等情况,并以鼓腹两侧饰细绳纹的扁弧形横环耳为特殊构造。

此时肯定会有读者好奇,为何马家窑文化遗址中会出现双联杯呢?其实问题很简单,因为双联杯的喝酒方式尤为独特,它并非是单人单用,而是“一个杯子两人用”。具体做法也十分有趣,即两个人共同端起杯子,以脸颊相贴的方式共同饮酒。如此一来,两个人不仅能够同时喝到被子里的酒水,同时也能促进人们之间的友谊,是当时社会上人们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

如果读者们认为双联杯便已经十分奇特,那么您可就有点少见多怪了,因为在双联杯的基础上,马家窑文化遗址之内,同时还出现了三联杯。在甘肃省舟曲县境内,曾出土一件高12.2厘米,口径7.6厘米,底径9.7厘米的三联口杯,它全身呈橙黄色,由特殊陶土制成,整体造型为高圈足、黑彩、绘制有二方连续旋纹、每杯绘一漩涡,其造型之奇特,堪称是独具匠心的艺术品。

奇特的艺术造型,注定了这种杯子的神秘性,因为它本身虽然酒口数量繁多,但是并不存在任何实用性。相反,考古专家们多次试图使用它饮酒,却都以失败告终。此时有专家提出猜测,认为三联杯其实只是一个臆造器,是工匠的灵感乍现、一时兴起之作,其本身并不具备太多的意义,属于胡乱制造的产物。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眼前出土的三联杯,其实并非当时人们生活生产的工具,而是一个用来祭祀山神的祭器,属于当时一种较为特殊的祭祀用品,具有极强的宗教意义。

当然这种说法也非绝对,有些学者还认为它本来就是一个酒器,只是饮酒的方式并非直接饮用,而是要用吸管吮吸,就如同今天我们利用吸管喝果汁一样。

至于马家窑文化遗址内的三联杯用途究竟是什么?考古界尚未给出确切的定论。不过小编相信,通过考古专家们不懈的努力,三联杯之谜终将会被彻底揭晓,届时我们一定能够看到想要的答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考古盗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