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杨欣
入汛以来,全国多省遭遇大面积、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地质灾害频发。当前汛情进入“七下八上”时期,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形成、洞庭湖水位仍在上涨、淮河干流王家坝闸开闸泄洪,各地汛情持续发展。提前预知,及时避险,成为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
近日,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对地灾防治工作中表现突出先进个人重奖表彰,毕节市黔西县中坪镇黄泥坡社区主任康明刚获奖2万元,为此次获奖最高奖金。
“我上午六点发现村民家的院坝出现裂缝,就赶紧动员村民撤离避险。中午十二点左右就发生了山体滑坡,那时我们的村民都撤走了。”康明刚说。此次的准确预判和及时撤离,在损毁房屋61栋的情况下无一人伤亡,保证了484人的生命安全。人工排查、敲锣打鼓的“土办法”成功奏效。
黔西县中坪镇的成绩单并非孤立。贵州省此次对先进个人的表彰共有6人,这当中有基层干部组成的地灾监测员,也有群众识灾报灾的先进典型。
成功避让地质灾害,离不开先进技防。据贵州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数据显示,今年来,通过监测预警系统自动化监测设备成功预警28次;湖南省石门县突发山体滑坡损毁5栋民房无人伤亡,得益于北斗卫星监测系统24小时实时监测后的提前预警。
技术预警自然科学有效,但在人民生命安全面前,仍无法做到万无一失。这就需要人防补足技防,“土洋”结合两腿走路。
加强人防避险,要做好组织工作。地灾险情的人工监测,需要不同部门各司其职。技术部门提供技术保障,各级政府层层落实责任,从县到村,从村到组,从组到人,包保到位,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
加强人防避险,还需做到群防群控。除了政府工作人员,也应让基层群众参与到地灾监测工作中来。要加强防灾知识宣传普及,让尽可能多的群众具备识灾报灾的能力,发挥“人海战术”,拓宽地灾监测工作的“视力范围”。
加强人防避险,除了要在监测上下功夫,及时预警,有序迅速撤离,也是此项工作的重要部分。当前需要加强日常演练,建立预警机制,无论是敲锣打鼓,还是村口喇叭,都应确保灾情发生时有效预警到每一名群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