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农高区」“十四五”时期的农高区定位及发展模式

2020-07-25新闻7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开端,是开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开局时期、实施创新强国阶段的开局时期。

一、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五期交汇”

“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恰逢“两个百年目标”交接、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等重要历史节点。总体而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五期交汇”。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

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是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和质量的关键指标。“十三五”所处的历史时期,正是小康社会从基本建成到全面建成、从农村局部小康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阶段。“十三五”末,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城乡发展的融合协调性需要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需要普遍提高。“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生活要再迈上一个新台阶,筑牢小康社会的根基。

(二)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需要顺期开局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候,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三五”“十四五”两个五年规划,正逢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性交接。“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在“三农”。到2050年,要达成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把我国从一个农业大国建设成为农业强国,从乡土文明建设成城乡融合文明,把农民发展成高素质的城乡公民,“十四五”要做好开篇布局。

(三)精准脱贫任务需要按期完成

“十三五”末,要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2020年绝对贫困将按期消灭。“十四五”是检验“脱真贫、真脱贫”的重要时期,期间要保证已脱贫人口不返贫,已摘帽贫困县不反复。这就需要继续帮扶已脱贫地区,尤其要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和边缘村镇的动态识别,夯实精准脱贫成绩。

(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即期有机衔接

在精准脱贫的基础上,要巩固提升精准脱贫成果,加快补齐乡村振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短板,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个重要的衔接点在于,加快缓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我国农民还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处于相对贫困状态。解决乡村相对贫困问题,不仅收入要达标,而且要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方面全面振兴乡村,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要把推动产业扶贫帮扶资源、政策举措等有序转到乡村产业振兴。从“十四五”开始,要把农业发展成有魅力的希望产业,把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让广大农民群众可持续地增收致富。

(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适期深化

“十三五”期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具体表现在:一是产品结构初步调优。二是生产方式初步调好。三是产业体系初步调顺。四是相关改革深入推进。但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农产品需求总量仍然刚性增长、需求结构还会持续升级。这就仍然需要真正由市场引导[5],顺应从过去的“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十四五”农高区发展定位

农高区建设简单来说是“两区三高地”,“两区”,一是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推动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就要靠农业有没有好的成就;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区,要为老百姓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三高地”是指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这是我们的目标。

三、“十四五”农高区发展思路

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中心

一是以当地主导产业的产业化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

二是构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质量,成为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升级的一个平台,推进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排头兵。

重点抓住产业端的两头

一要抓前端的种业与农资的研发生产,掌握着农业产业的核心技术;

二要抓产业链后端农产品销售,要实现农产品高附加的品牌化销售,必须保障食品安全,其根基就是农产品的安全。

实现三个转变

农业生产方式: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向依靠科技及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

农业产业增值:由依靠产量增加向依靠品质提升转变;

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高效、生态环保转变;

在农高区域运营的过程要考虑市场化发展,在考虑农业增收在产业链条上考虑抓住产业链的两端,实现三个转变。从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的增值、发展方式转变。

聚集四类主体

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现在还是以政府这边为主,未来的市场化运作中要更多的考虑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

做好五个创新

经营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农业科技创新、设施设备创新、产品品种创新。

四、“十四五”农高区需实现四个跨越目标

1、从先行探索、自我发展,向肩负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使命跨越;

2、从立足区域、集约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向面向全球、协同创新的创业组织方式跨越;

3、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

4、产业经济、产业园区,向创新经济、现代生态文明和谐高科技社区跨越。

五、“十四五”农高区区域布局导向

当前,我国共有全国农业科技园区246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83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137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9个,此外还有种养大县、种粮大县等多个类型的头衔或称号。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发展报告(2018)》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发展报告(2018)》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发展报告(2018)》

六、“十四五”农高区发展模式与特点

未来,农高区的发展模式有政府主导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政府高校合作模式、多产业共同发展与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农高区的发展要坚持以产业导向,以农业方向,强化科技创新。优化政策环境,完善专项政策。虽然国家持续出台相关的政策,对于农高区相对来说比较少。强调市场化运作,实行淘汰机制,省级梯队和国家级梯队,尤其在省级、地方级农高区发展要考虑后续的可持续性发展。

01、农业科技要素高度集聚

根据农高区的定义,其特点首先是农业科技要素的高度集聚,包括涉农科研单位、科技企业的汇聚,以及农业推广平台、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运行等。例如杨陵农高区,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全国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技术支撑,聚集了农林水等70多个学科、近6000名科教人员,涌现出了赵洪璋、李振声、李振岐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研发了大批农业科技成果,培养了10万多名农业人才,被誉为中国“农科城”。

02、重视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

围绕农业高新技术,农高区的科技应当以技术输出为主,依据地方农业科技发展基础和产业需求,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工作,形成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的多种有效形式,这也是与农业科技园区在农业科技上以技术引进为主的差异。例如,杨凌农高区在全国16个省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150个,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种,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000余项,推广农林作物良种2亿亩,每年科技示范推广产生的效益超过60亿元,并与省内外20多个地市政府、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建立的35个科技示范基地共推广农牧新品种40多个,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00多项,成果转化率达47%,产生社会经济效益240多亿元。

03、突出“创新驱动发展”

农高区的建设应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的特点。按照高新区的要求,农高区应当具备鼓励创新创业的发展氛围,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如杨凌农高区为实现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的目标,2016年建成“一间一场一园”全链条创业孵化基地,成功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30多家,并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启动了JU29新农战略计划,诸多举措体现了杨凌农高区对创新创业的鼓励。

04、立足区域农业特色

农高区虽然属于高新区的体系,但必须突出农业特色,立足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华中农高区,以淡水养殖为重点发展产业,建设中国淡水产品交易中心、标准化淡水健康养殖基地等,结合粮食产业、油料、水生蔬菜等,推进上下游产业链的形成,带动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

05、园城一体的建设方式

农高区以园城一体的方式开展建设,借助城市基础设施发展高新区,同时以高新区发展推动城市建设,实现高新区与城市发展的一体同步与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农科新城”。如杨凌的农高区始终坚持农高区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近年来按照“一城两镇、五个新型社区、若干个美丽乡村”的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一体化,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力促进农村户籍人口“市民化”,使城乡居民不再具有身份差异。再如白马农高区,抢抓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南京市重点新市镇等新一轮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路径、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试点任务。

06、空间布局与利用特点

与其他农业园区相比,农高区在区位选择、空间体量上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农高区不一定建设在具有大面积农田、距离城市较远的地区。如黄三角农高区紧邻东营市区,总面积83平方公里;杨凌总面积也仅135平方公里;白马农高区位于南京到杭州城市发展的轴线上,距离南京不足50公里,距离南京的机场也不超过20多公里。农高区以高新技术为引领,要吸引高技术企业、科研单位入驻,需要依托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带动园区发展,布局在靠近城市的区域,就要求必须采用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客观上难以实现占据大面积空间的要求。

目前,中农富通西部所依托中农富通30多年的农业规划及高科技服务经验,面向西部地区,倾力打造多种农业规划项目。欢迎大家咨询!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